對2015年、2016年廣東文學的一番巡禮已經表明,廣東作家敏感於時代的變化,努力書寫當下廣東社會正在生長的現代生活現實和生活經驗,並進行著多種藝術形式的探索和實驗。他們試圖通過自己的寫作來呈現現實的種種問題和嶺南特殊的精神氣質,借助文學這一樣式來完成嶺南文化身份的建構,重塑一個生動鮮活的文學嶺南的形象,並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和不俗的成績,進一步破除了廣東文學“盛世平庸”的格局。
不過,就這兩年的情況來看,以前廣東文學存在的問題,如缺乏標誌性的作家;作家更關注“寫什麽”的問題,在“怎麽寫”上未有突破,無法成為藝術變革的風向標;有些作家囿於優越的物質生活而缺乏探索和冒險的勇氣,導致話語方式陳舊;有些作家眼界不夠寬廣,沒有更大的文學抱負;有些作家在知識和理論的準備、生活儲備方麵存在不足等,仍然存在於廣東文學界。廣東文學存在的不足,與廣東的曆史和現實有很大關係。廣東文學的曆史傳承比較薄弱,缺乏一種一以貫之又具備緊密延續性的傳統,也缺乏凝聚嶺南文化精神的標誌性文學人物,少了深厚的文學積澱和讓當代廣東人可以回首仰望的文學榮光。另外,廣東作家所麵對的生活經驗的鮮活性、複雜性和獨特性,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擬的。任何新的經驗都需要長時間地去咀嚼和消化,任何一種新的文化形態的建立,也都要凝聚好幾代人的努力。麵對日新月異的現代生活,廣東作家無力一下子透徹理解和把握是自然的。如何掌握並運用精良的創作手段,用能超越現實的深刻思考力穿透嶺南乃至現代生活的內在精神,把豐富複雜的現實用獨具特色和成熟的文學形諸大氣、厚重的作品,是廣東文學亟待達成的任務。而要寫出與大時代相稱的偉大作品,需要廣東作家的心態更從容,養浩然之氣,形成自己博大的情懷、深刻的思想、深厚的藝術修養。而這絕不是一夕之間就可完成。但廣東文學當下一派鬱鬱蔥蔥的文學局麵,給了我們未來可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