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別和叛逆期的孩子較勁:親子無障礙溝通50招

9 批評的藝術

Q:

我在一家事業單位從事管理工作,因工作性質的原因培養了我辦事風風火火、雷厲風行的性格。所以我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也比較直接和簡單。孩子小的時候還好,現在長大以後,就不大服從我的管教了。當我發現孩子近來成績下降時,我嚴厲地批評了他,但是感覺收效甚微,孩子似乎對我的批評都已經“免疫了”,依舊沒什麽改觀。我究竟應該怎麽辦呢?

A:

批評在心理學上講是一種負強化法,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如果不講究方式方法,結果隻能是“家長出了氣、孩子不服氣”,起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現在絕大多數的家長批評方式都會嘮叨、生硬、嚴厲,結果越批孩子越皮,反彈力越大,越對著來、頂著幹。最後搞得父母筋疲力盡,但收效卻甚微,甚至適得其反。

其實每個家長都是從孩提時代走過來的,對粗暴的教育批評方法都會有一些反感,但當自己教育孩子的時候,卻常常一著急,不僅批評不講究方法,甚至還會采用武力來解決問題。要知道,教育的出發點是尊重,暴力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如果還是按照幾十年前老一套的模式動輒就搬出一副“家長威嚴”來震懾孩子,你可別怪他們不買賬。

作為家長,首先就要充分尊重你的孩子,要不斷地提醒自己,孩子的尊嚴也不可侵犯。現在很多家長,一和孩子著急就先把孩子劈頭蓋臉罵一頓,比如“你怎麽這麽笨啊”,“你看看XX,人家怎麽就會做呢?”這種負麵情緒發泄給孩子,長期下來,就會讓孩子嚴重不自信。

所以,批評未必要義正辭嚴,未必要話中帶刺,更不能以泄憤為目的諷刺挖苦、翻舊賬、算總賬。批評的目的是為了使孩子丟棄壞毛病、養成好習慣。家長盡可以采取靈活的方式。

就拿你的問題來說,你也知道自己因為工作的原因,所以批評孩子比較簡單粗暴,你也知道對孩子要心平氣和、不打不罵,可脾氣一上來就是控製不住自己,不自覺地就對孩子吵吵嚷嚷大聲嗬斥,逼著他去做這做那。這就是你沒辦法控製自己的情緒。想把情緒控製住了,你要先得明白一個道理:父母不是管理孩子,而是要關懷孩子。管理加上愛護,才是真正的關懷。孩子不是你的個人財產,孩子是屬於這個社會的,家長沒有權力隨便去打罵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