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別和叛逆期的孩子較勁:親子無障礙溝通50招

29 克服孩子的考試焦慮

Q:

升入初中以後,因為學科多了,兒子的學習勁頭也上來了,學習比之前更加勤奮了,日常的作業和小測驗都做得很好,老師也很認可。可是一到大考,他就考不好。一開始我們以為就是發揮失誤了。結果後來頻繁出現這種情況,而且一到考試,兒子就煩躁不安,甚至還會出現頭痛、心慌、食欲下降、睡眠不好等症狀,似乎整個人都處於一種焦慮狀態。我們開導過他好幾次,但作用都不大,現在特別害怕這種焦慮狀態會影響他的身心健康。希望尚老師能給想個解決辦法。

A:

心理學上有一種疾病叫“詹森效應”,詹森是一名運動員,他平時刻苦訓練、實力很強,每次測驗的成績都名列前茅,但一到比賽時,詹森就發揮不出他的原有水平。由此,心理學上把這種由於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而在賽場上失敗的現象為“詹森效應”。

在學生群體中,“詹森效應”非常常見。很多孩子平時成績特別好,但一到大考或升學考試時就發揮不出原有的水平,這種現象唯一的解釋隻能是心理素質問題,屬於求勝心太重或自信心不足造成的焦慮症。因為,平時成績特別好的孩子往往會有一種心理暗示:隻許成功不能失敗。而考試時,又背負上家長和老師的期望,便患得患失,很難正常發揮。

患上嚴重考試焦慮症的孩子,不但考試無法取得好成績,精神狀況受到影響,身體健康也因此受影響。因此,很多家長一發現孩子患上了考試焦慮症,就非常焦急,甚至也要像孩子一樣焦慮了。

其實,家長也不必太過擔心。心理學研究發現,焦慮本身並非是絕對的壞事情,適度的焦慮反而會讓人的工作和學習效率提高,所以,運用得好的話,焦慮是可以成為促使人們積極工作的動力。

河南省鄭州市一所重點中學曾對該校學生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其中 11.76%的學生具有中度及高度焦慮,59.3%的學生感到輕度焦慮,隻有28.9%的學生表示考試時很鎮定。這個調查雖然不能代表所有情況,但至少可以說明,考試焦慮對孩子來說還是比較常見的現象,並不隻是某一個孩子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