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別和叛逆期的孩子較勁:親子無障礙溝通50招

41 過度宅在家裏,警惕“自閉症”

Q:

孩子一到假期,白天就躺在**用ipad看電視劇和動畫片,有時候吃飯都喊不應,而晚上就喜歡在電腦上打遊戲,甚至打到深夜。看到孩子這樣,我很生氣,有時候還訓斥他,要他拿出男子漢應該有的氣概來,去打打球,去外麵旅旅遊,而不是像一攤爛泥一樣賴在房間裏不出來。可是就算我把他所有的娛樂設備全部拿走,他還是寧願在家裏待著,就算出去也是遛個彎就又回家了。我很苦惱,究竟我該如何幫助我的孩子?

A:

“宅”這個名詞起源於日本,是“禦宅族”的縮略,最早是在 1983年,日本漫畫家中森明夫在漫畫作品中提出來的,主要描寫那些過分癡迷漫畫的人。後來“宅”就逐漸演變成對那些待在家裏、沉迷於個人的興趣、愛好,而與社會脫節的青年的稱呼。

如今,我們將這些迷失在二次元、虛擬網絡裏的人稱之為“宅一代”,他們以 80 後、90 後居多,大多單身,依賴電腦,沉迷於網絡,喜歡沉溺於自己的世界當中;性格多少有兩麵性,有時候會為漫展、遊戲展迸發出極大的熱情,但在正常交往中顯得心不在焉、不在狀態,很多人作息時間不穩定,少數人則不想上學、工作。

麵對這些喜歡埋頭於網絡之間的孩子,不少家長感到很茫然、很納悶:咱們小時候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被關在家裏,在外麵玩多開心啊!無論是鬥蛐蛐,還是逮麻雀,都是讓人想想就妙趣橫生的景象。但時代不同了,“宅”是現代化的典型產物,隨著科學進步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越來越舒適化、便捷化,獲得知識的途徑也變得多渠道,所以我們不必寫封家信後,小心翼翼出門塞到郵筒裏,還忐忑地擔心郵件是否會遺失,而是輕輕一點鼠標就可以發送一封郵件;看書也不用非得去書店或者圖書館,無論是kindle還是ipad,我們可以安逸地在上麵選擇我們想看的書籍……所以人類就越來越“宅”了。這也是現代化注重個人生活和個人價值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