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戲領進門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是一句很古老、又很實在的話。
無論幹什麽事,都應該找個好師傅。好師傅的作用,就是用最簡便、最有效的辦法把徒弟“領進門”。大家或許認為,師傅就是班主任和任課的老師,可我覺得,師傅首先是你們的課本。你可以想一想,一上小學,為什麽要先學算術?為什麽不直接去學初中的代數、幾何和三角?為什麽不直接去學大學的微積分?如果一上來就學代數、幾何、三角,不把你弄蒙了才怪!弄蒙了還怎麽學?
按照我的理解,京劇裏的“一年級算術”應該是猴戲。你要不信,就跟著我一起進一回劇場。
大幕已然拉開——
花果山,水簾洞。你對簡單的布景肯定不滿足,因為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開始為你講《西遊記》的故事,老師早就仔細描繪過那裏的天、那裏的地、那裏的雲彩和那裏的果樹,一切都是那麽活生生的。而眼前的這個舞台,隻擺著幾個紙片片做成的石頭景片,天幕上就畫著幾片雲朵。你肯定不能接受:太簡陋了!
戲不等人,不等你去慢慢思考。
一陣震天的鑼鼓響過,兩行扮演小猴兒的演員急匆匆走上,每人手中都拿著一把大旗。他們按“八字”形狀擺開,立定不動,仿佛在等待。
你忘掉了剛才的不滿足,眼睛隻盯著台上,仿佛也在等待。
又是一陣震天的鑼鼓。一個大個子演員快步走上。他頭戴紫金冠,帽子上豎起兩道長長的雉尾翎,身穿黃色的袍子。他彎下腰,用寬大的袖子遮擋著臉部,“蹭蹭”幾步就走到台口。你急於知道他長什麽樣子,可他偏偏不肯放下袖子,而是向左晃晃身軀,再向右擺擺肩膀,就是不肯暴露自己的真麵目。他真壞!
終於在第三陣鑼鼓中,他猛然撂下了袖子,把自己那張毛茸茸的臉投向了你——原來,臉的中部是一個倒置的“紅葫蘆”,上麵用金色和黑色勾出眼睛、鼻子和嘴巴,葫蘆之外則是棕色的猴毛。還沒容得你仔細打量,這位“大猴”的眼睛眨動起來,一下接一下,煞是好看!轉瞬,他又抓耳撓腮起來,沒一會兒老實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