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京劇趣談

什麽是“行當”

西方話劇、歌劇舞台上,有男性有女性,有老人有小孩,每一個都是這一類。換言之,男性中的這一個絕對不同於男性中的那一個。女性、老人、小孩的情況亦然。這麽做的好處就是爭取一步達到個性化。中國的京劇呢,則釆取了全然不同的方法,它對男性、女性、老人、小孩都作了更細致的區分。比如說男性,其中就又區分成好幾種。一種是中老年人,大多有較高的政治地位或豐厚的家產,說話辦事都很穩重,於是京劇讓這一類人嘴巴底下掛了或黑或灰或白的胡子。專業術語把他們叫做“老生”。再一種,年紀要比“老生”年輕一些,身體強壯,而且會在陸地上或騎在馬上使用武器參與戰鬥,大多是勇猛的將軍甚至是元帥,於是這一類人物被叫做“武生”。還有一類更年輕些的男性,麵容姣好,形容美麗,似乎天生就是為了談戀愛的,他們能寫詩唱歌,很得年輕美貌的女性歡喜,於是這些人被稱做“小生”。此外還有一些十歲以下的男孩子,在舞台上蹦蹦跳跳的,則被稱為“娃娃生”。這四類的男性合起來,就是京劇為首的一個行當——“生”。這個也可以是男性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下麵,我們談一談對應的女性——“旦”。第一種,美麗端莊、同時教養很好、並且還有足夠的家庭背景的中青年婦女,叫“青衣”。她們在舞台上沒有大的形體動作,但非常善於歌唱,於是成為“旦”當中最重要的分支。再者,與“青衣”成對稱的,是一些比她們略微年輕而活潑的小女孩,可以是伺候小姐的丫鬟,也可以是民間的村姑,在舞台顯露她們的腰肢與口才。於是這一類人被稱做“花旦”。還有一些老年婦女,被稱做“老旦”,以及一些很有戰鬥本領的女性,被稱為“武旦”或“刀馬旦”。此外,還有少數專門以說笑話見長的女性,被叫做“玩笑旦”。從前“旦”附屬在“生”之後,自從梅蘭芳成名之後,京劇舞台就“生”、“旦”並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