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我的“長生果”

讓我再回到童年

“偶然畫到江南竹,便想春風燕筍多。”

鄭板橋的這兩句題畫小詩,很是我在河南那些年的心情寫照。由春風燕筍聯翩想來,我常常憶起故鄉楚門的一些習俗,一些深深印在我腦海中的韻味很足的習俗。

嵯峨青黛的玉環山,河海相接的玉環水,哺育了玉環人的子子孫孫。玉環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蹤跡,這塊沉積著厚重的曆史的土地,滋生了豐富的文化,我生長的楚門,在物產的豐富和各種習俗的風采上,尤為全縣之首。

每憶及此,我便大有恨不得回到童年的癡想,因了這種癡想,所存的記憶又分外真切而鮮活。

先說“謝年”。

謝年就是“祝福”。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祭祀典禮,富貴人家自不必說,即使是清貧人家,也有“擺兩根清水糕也要謝年”的心意。

我記得,謝年時,大都或自備或借好一張朱漆八仙桌,把所備供品一一擺開,那供品,自然是為過年購置的雞鴨魚肉:雞鴨要整隻,魚要鮮活,最好是活蹦亂跳的大鯽魚。一盤象征“山珍”的金針木耳也不可少,主食是前幾日做年糕時特意做好的形似寶塔的一對“糕頭”。其中最龐大最隆重的供品,就是稱作“福禮”的一隻燙熟的大豬頭。所以,“買個豬頭謝年”,成了那時所有人家的願望。

謝年的時間並不劃一,從黃昏天斷黑直到半夜,直至大年初一的黎明。早早晚晚均由各家自己選定。謝年時,紅燭高燒,鞭炮大作,劈劈啪啪聲中,還會有幾聲很震耳的“天地兩響”。熱鬧聲中,一家之主首先跪在拜榻前,念念有詞地合手祝禱,祝禱完後叫過一家大小,依次跪拜行禮,算是全家都得了老天爺的祝福。

謝年是一項很被家鄉人重視的祝禱活動,供桌前方,兩支燃得通紅的大油燭,又很有過大年的隆重。大人們在祝禱時,絕不許孩子隨便嬉笑或胡言亂語,這一來,更添了一種莊重而神秘的氣氛。幸而謝年過後,接踵而來的一件事,便是長輩們給小輩分“壓歲錢”,這時,氣氛大變,房院間立刻響徹快樂而喧鬧的童音,過年的氣氛越發濃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