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我的“長生果”

洛陽詩韻

中原憶,最憶是洛陽。情思悠悠中寫下這句話,連筆尖都帶了幾分醉意。

水自天上來的黃河,浩**東去,沿途凝結了一顆顆明珠似的城市,洛陽是璀璨的一顆。

洛陽一似黃河激揚雄渾的音符,洛陽又像春之神明媚動人的笑靨。不不,洛陽就是洛陽,洛陽是曆史厚重的饋贈和沉積,從洛陽發掘的文化遺產,足可代表中華民族燦爛的精神財富。

在河南的二十四載中,洛陽是我去得最勤的地方,特殊的機遇和親緣,使我對洛陽十分偏愛。我總覺得這個九朝古都,有著特殊的況味,不然的話,曆代文人墨客,也不會把對洛陽的讚譽,寫進千首萬闋詩詞裏了。

“陸機入洛,噪起才名。”——三十年前,我曾抄錄這一古句,慰勉當時發落邙山的兄長。我對這個東漢、魏晉、隋唐時期的全國乃至亞洲的經濟文化中心,有著篤誠的崇拜。洛陽,光名字就是古色古香,充滿文情和詩意的;洛陽,曆代才俊輩出,在東漢時就有過三萬多太學生呐!

二十四年前,我初訪洛陽,就覺得她名不虛傳,二十四年中多次去洛陽,一次比一次深深地感受到她的古美和奇絕。

洛陽古,她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馬寺。許多城市的風景點,常見冠以“天下第一”的美稱,但都沒有白馬寺這個“第一”教我感到真切實在。

據史書記載:東漢永平八年,明帝遣使去天竺國求佛經,得貝葉經四十二章和佛像,用白馬馱回。天竺沙門攝摩騰、竺法蘭護送至京師,遂建成了中國佛教之源的白馬寺。白馬寺門口那匹粗拙的石塑白馬,便是文化使者的象征;寺後墓園中,攝摩騰和竺法蘭的大圓墳,年年芳草青青,更使曆史和現實貼近。

洛陽美,她有群芳之冠的牡丹。聰明的洛陽人,古戲今做,把傳說中不肯獻媚而被武則天貶謫的牡丹奉為市花,在花事爛漫的五月,年年舉行規模空前的牡丹花會。這一來,王城公園的牡丹,越發明媚嬌妍;市區的十裏長街,更有三步一座姹紫嫣紅的牡丹園。而今,洛水之畔看牡丹,已成了域外海內的文明盛事。花會期間,洛陽城日日車水馬龍,遊人如織。人笑傳:光撿看花人擠落的鞋子,都能撿上幾大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