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愛折騰那是因為他有宏大的理想。
政治理想。
在他之前的所有成就霸業的帝王中,父親還談不上是他的政治偶像。甚至秦皇漢武也不是他的政治偶像。
他的目標是超越他們。
如果不能絕後,那起碼要做到空前。這是新晉帝王隋煬帝楊廣的人生信條。
在他繼位僅三個月,工程就轟轟烈烈地開工了。他發布命令,征召幾十萬民工在洛陽以北修建一條長達千裏的防線,來阻止突厥騎兵對新都洛陽的攻擊。緊接著,大隋帝國最浩大的工程——營造新都洛陽工程開工了。這次被征召的民工達幾百萬。與此同時,在這個帝國的東部,一條連接南北的大運河同時開工,又是多達百萬的民工從全國各地被征發出來,日夜兼程奔赴通濟渠……
工程如此浩大又如此密集,楊廣一夜之間在大臣們眼裏成了那個最熟悉的陌生人。大臣們都不理解這樣的折騰有什麽意義。在沒有戰爭的情況下驟然遷都,突發奇想要挖一條大運河,他們不知道這個新天子為什麽要如此的好大喜功。最主要的是,這個國家的勞力幾乎都投入到政績工程中去了,誰來種糧食呢?沒有糧食,那是要天下大亂的啊……
但是楊廣卻不管不顧。
他將嘴唇抿得死緊死緊的,什麽都不說。
什麽都不說的楊廣在體味做一個偉大帝王的孤獨感。
自古聖賢多寂寞。楊廣相信他也不例外。
事實上楊廣的政績工程還真的不是做給他自己看的,也不是做給天下蒼生看的。他是做給曆史看的。
楊廣相信曆史佬兒會記下這一筆。
因為當時的天下還實在不太平。國家統一才十二年時間,卻已發生了四次重大的叛亂。其中的兩次還是他楊廣親自帶兵去鎮壓的。最要命的是最近一次,他的弟弟楊諒在山東舉起反叛大旗,理由是反對楊廣登基,為他大哥楊勇鳴不平。楊諒叛亂雖然被鎮壓下去了,卻給帝國造成了重大損失——長安離山東實在是太遠了,得到叛亂消息時,楊諒叛亂已持續了差不多一個月時間。這就像滅火,火勢剛起時容易撲滅;熊熊燃燒後再去滅時就要付出巨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