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乾隆的惆悵

晚唱:以北宋為例

趴在曆史的門縫邊緣,看一個王朝的花開花謝盛極而衰,最明白的看法是從它的開場看起。

其實,北宋這個王朝的開場是非同尋常的。

就像京劇舞台上的亮相,趙匡胤一上來走的就不是常規的路子。他半推半就地讓那件黃袍披在自己身上,咿咿呀呀開唱一段霸王戲,一個王朝就這樣不明不白地開張了。

好在趙匡胤的全局控製能力比較強。他帶著趙式的非典型性思維,帶著陳橋那些有功之臣的理解與不理解,急中生智地演繹了杯酒釋兵權,強行“排除”了一個帝國臆想中的危機。這樣精彩的橋段,看客是不得不齊聲叫好的。

當然看客始終還是捏著一把汗。因為真實的危機依舊存在。西夏、契丹還有南方的那些小國,在隨後的五十多年裏,它們一直像定時炸彈一樣,時刻掛在北宋的頭部、腰間以及其他敏感部位,令這個王朝到底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隻是這些,演員趙匡胤都已經無暇顧及了。作為一個開場的頭角,趙匡胤可以說不落俗套地完成了他的表演。這就夠了。至於他的子子孫孫們能不能將戲接著演下去,並且演好它,這要看他們的演技如何。他趙匡胤是不想管也管不著了。

沒想到接下來出場的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以及他的皇子皇孫們。他們依次出場,開始了中規中矩的表演。但是他們的表演大多乏善可陳,看得看客們昏昏欲睡,直到1068年,十九歲的宋神宗坐到了這個位置上。

宋神宗時代的北宋已經是內憂外患了,但是十九歲的宋神宗卻想有所作為。

因為十九歲是**洋溢的年齡。

也是天地任我行的年齡。

年輕的宋神宗充滿豪氣地問年長的宰相富弼:國家怎樣才能富強?邊患何時可以盡除?富弼卻向他歎氣:皇上剛剛即位,應該布德行惠,這個國家二十年之內最好不要打仗。因為打不贏也打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