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乾隆的惆悵

在文人紮堆的北宋,王安石的名聲一向淹沒在司馬光、歐陽修、蘇洵甚至蘇軾等人中間,更別提年長於他的範仲淹了。

但是公元1069年,王安石就像一顆大彗星,拖著長而明亮的大尾巴呼嘯而來,搞得北宋政界文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一年也是熙寧二年,王安石四十九歲。在經過近一年時間的考察和考慮之後,神宗下定決心,排除萬難,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主持改革大計。

但是神宗萬萬沒有想到,即便在他的委任狀下達之後,反對王安石的聲音依舊此起彼伏。

首先出來反對的是當年以彈劾文彥博一舉出名的唐介。唐介說王安石“雖好學卻泥古不化,議論迂闊而不切實際”,這樣的人出來改革,天下要為之大亂。唐介此時的身份也是參知政事,和王安石同級。這兩個人如果不和,改革注定要胎死腹中。想到這一層,神宗的頭都大了。為了力保王安石,神宗決定對唐介所說的任何話都如風過耳。唐介見說不動皇上,就跑去找曾公亮。曾公亮剛開始無動於衷,但不久之後他就被說動了。幾個月後,曾公亮和王安石說再見——他要告老還鄉。曾公亮走之前對神宗說,我欽佩王安石的為人,但我反對他激進的改革,所以對不起,我不能再陪他走下去了……

另一位反對王安石的人是禦史副相趙忭。趙忭此前和王安石有過節,作為禦史,趙忭經常和王安石為一些空洞的理論問題爭得不可開交,兩人有些不愉快。現如今,趙忭見皇上如此器重王安石,覺得在朝廷再待下去也沒什麽鳥意思,便找了個借口要出知杭州。神宗樂得朝廷少一個反對派,很痛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

還有一位反對者是官員呂晦。呂晦寫了彈劾王安石的奏章,指責王“大奸似忠,大詐似信”,這一下神宗生氣了,你用這些詞罵王安石不等於罵我嗎?人是我提拔的,難道我眼睛瞎了?!神宗於是下手條要呂晦撤回彈劾的奏章,沒想到呂晦不僅不撤還又新寫了一份措辭更強硬的奏章,神宗一氣之下就讓他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