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完整的青瓷藝術品,我更關注作為碎片形態存在的青瓷。
龍泉青瓷博物館。從國家一級文物到三級文物的青瓷陳列有序。轉到最後一個展館,是觸目驚心的碎片青瓷。他們被有尊嚴地擺放,一一注明出土地。與此同時,那些同樣被廢棄的窯址也開始有了尊嚴和生命——一如母體,有了聖潔的光輝。在時間的壓力之下,人心的欲望浮沉以及時移世易的政治變遷中,每一個保存完整的青瓷背後,毫無疑問都有成千上萬曾經驚豔世人的青瓷在奠基。他們現在沉默地以碎片的形式來承載文明的記憶,記錄泥與火的秘史,記錄這個人文城市最初的文明實踐——以最泥濘不堪、卑微到塵埃裏的土,在水與火的**之後,誕生出具備美學和哲學意義的瓷器。
而青色,是人間泥土涅槃重生的胎記。
大窯龍泉窯遺址,位於龍泉市西南小梅鎮東北10裏的大窯村一帶,西起高際頭村,北迄坳頭村。沿溪10裏的山坡上,被發現的53處窯址仿佛都是遺世的證人,證明曾經的文明,是如何的芳華絕代。大窯村《官氏家譜》描述說——“琉華含璋、三龜獻瑞、石溪雲堆、金巷流芳、琉田種玉、碧澗漁磯、溪源清隱、龜山古廟”,這是形容曾經的“琉田八景”,所謂琉田,指的就是琉璃滿地的意思。而所有的琉璃其實都是青瓷碎片,是瓷人們不允許有瑕疵的青瓷誕生人間,這是大窯瓷人的自尊與自傲,也是龍泉青瓷的純粹性與極致性得以千年保持的不二法門。
大窯龍泉窯遺址,千百年前的爐火早已經熄滅,隻餘曆史的現場,讓後人依稀可以想見,一隻青瓷從瓷土到精品,要經曆何種浴火重生,才能劫後餘生般地來到人間,接受世人的嘖嘖驚歎。而前塵往事,已如三生石一般,不可印證,無法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