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第一次體會到,什麽叫“爽”。
做皇帝的兒子特別是小兒子和做皇帝的區別就在於,前者不夠爽,後者比較爽。
和他父親秦始皇不同,追求口腹之欲的胡亥對權力沒什麽興趣,而是對享樂情有獨鍾。他在把政事都交給趙高之後,就迫不及待地要巡幸天下了。
在胡亥眼裏,幾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到底有什麽寶貝、有多少樂子是他首先要搞明白的問題。
胡亥走了,國庫裏的錢也跟著他走了,和秦始皇巡幸天下不同,胡亥行走中國是以燒錢為目的的。胡亥是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他相信這個世界上,長生不老的仙藥是不存在的,人生苦短,玩的就是現在,玩的就是心跳。錢是拿來幹什麽的,就是拿來燒的。他不僅在路上燒,還留一些在京城燒。現有的宮殿要擴建,沒有的宮殿要造起來。活著享受用的宮殿要造,死了安葬用的宮殿也要造。比如驪山陵,胡亥就造得不惜血本。
李斯害怕了。見過大手筆的,沒見過這麽大手筆的。胡亥這麽勞民傷財那是要把一個王朝往死胡同裏趕啊。李斯不幹了:這江山是你胡亥的,也是我們大臣的。這麽胡搞下去,江山倒了,我李斯的明天在哪裏?宰相李斯憂國憂民之心頓起,他聯合右宰相還有禦史大夫等人,上疏勸導胡亥不要胡來,要風物長宜放眼量。
胡亥生氣了。他覺得李斯這是對他重用趙高的嫉妒。趙高此時已被胡亥封為郎中令,專門用來製約李斯。胡亥找到趙高,要他拿個主意出來。趙高是怎樣的人啊,陰謀家,叛亂頭子,他建議胡亥要用狠的。亂世用重典。要有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勇氣和手段來反擊一小撮官僚的蠢蠢欲動。要辭舊迎新,舊的官員不去,新的官員不來;不聽話的官員不去,聽話的官員不來。於是大秦官場刮起了恐怖風。很多官員紛紛落馬並逃離鹹陽。其中一些軍隊的高層領袖因涉嫌叛亂被發配到驪山陵做苦工,其手下的官兵也難逃此劫。秦二世其間,先後被流放到驪山陵做苦工的前大秦官兵竟然達七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