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屍體被運回鹹陽。作為一個個體人,秦始皇的命運是到此為止了,但是對一個王朝而言,它的命運卻存在很大的變數。畢竟,扶蘇是長子,他不為君而讓幼子為君,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畢竟,扶蘇是和幾十萬大軍待在一起。這幾十萬大軍殺回京城來,是可以讓江山變色的。
怎麽辦?在曆史的緊要關頭,當事人應該怎麽辦?
前麵說過,李斯的人生是刀口上舔血的人生。他能一次次存活下來並不斷地發揚光大,毫無疑問沒有兩把刷子是不行的。李斯決定做一做死人文章。他把秦始皇的玉璽和佩劍拿過來,交給他選擇的最可靠的禁衛軍領袖,並讓後者帶上精銳的禁衛軍團,直撲北疆的扶蘇所在的北征部隊。
當然,僅有禁衛軍團是不夠的,因為這不是去PK,而是去執行命令。誰的命令,死去的秦始皇的命令。李斯偽造了這份命令,要點有兩條:一、繳了蒙恬的軍權;二、逮捕扶蘇和蒙恬,並賜死他們。至於秦始皇原來的遺囑,李斯是永遠不會讓它見天日了。
這樣一來,扶蘇和蒙恬就麵臨著一個人生的選擇:要不要相信這份命令?執不執行這份命令?
這既是一個人生選擇,又是一個曆史選擇。曆史的微妙之處就在於,它永遠有懸念,而懸念的方向不是一般人所能掌握的。
而李斯卻相當有信心。他相信自己基本堵住了曆史的漏洞,在扶蘇和蒙恬之間,他至少可以讓扶蘇先倒下。因為他為扶蘇精心準備了倒下的N個理由。在李斯偽造的軍令狀中,他模仿秦始皇的口氣這樣寫道:
唉,我巡視天下,為江山社稷萬世長存祈求各名山諸神為我延長性命。可你們(扶蘇和蒙恬)呢?統領幾十萬將兵在北疆多年卻無寸功,還幾次上書誹謗我,特別是扶蘇,因為不能回京當太子而牢騷滿腹。扶蘇你就是這樣身為人子的嗎?簡直是不孝之至!所以你可以自殺了,如果你還有一絲廉恥之心的話。而將軍蒙恬呢?眼看扶蘇不孝卻不勸導他,反而利用他的這種情緒陰謀作亂,為人臣者如此不忠,這難道是一個良將所為嗎?所以你也可以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