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王陽明家書

附錄一 王陽明家訓

示憲兒

——(1517—1518 贛州期間)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弟。學謙恭,循禮義。

節飲食,戒遊戲。毋說謊,毋貪利。毋任情,毋鬥氣。

毋責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誌。能容人,是大器。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凶類。

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吾教汝,全在是。

汝諦聽,勿輕棄!

釋讀:勤學有誌 方成大器

這封《示憲兒》,是王陽明寫給兒子正憲的家訓。王陽明四十四歲時,還沒有兒子,其妻子諸氏也沒可能生產了,陽明父親龍山公做主,過繼了王陽明堂弟守信的兒子正憲給他,正憲當時已八歲。王陽明寫這篇《示憲兒》時,正憲也就十歲左右,這封家訓為的是教育年幼的正憲,用詞相對淺顯明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作為教育家的陽明在啟蒙教育上的側重點。同時,這篇家訓也高度概括了王陽明給各種親戚的家書中不斷重複強調的種種品德、學養、為人做事等方麵的觀點。

家訓第一句:“幼兒曹,聽教誨。”古往今來,中國名門望族大都有家訓家規傳世,其目的都在教誨子孫,而這項工作也必須從娃娃抓起。從小能聽教誨,才能一步步在知識文化、品德修養上“正受”。聽教誨,便是起步對。有了“正受”,聖賢大德的至理名言才會入心,孩子才會上道。

“勤讀書,要孝弟。”王家作為書香世家,自然對家學家風尤為重視。王陽明從小與父親討論讀書的目的時,便立下讀書成聖賢的大誌。而勤讀書是實現聖賢之誌的必經之路。中國的豪門望族沒有不重視讀書的,家族傳承的不僅是血脈和財富,更是文化和精神。西方也是如此,富可敵國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以及眾多猶太富豪的家族,都因尊重知識、鼓勵後代勤奮讀書而使得家族基業百年興旺。同樣,讀書明禮,才能更好地落實“孝弟”,道德問題其實是個智力問題,一個通過讀書擁有真正智慧的人,為子必孝,為兄必悌。身為長子,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的王陽明,自己就是“孝弟”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