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李鴻章家書

[釋讀與評點] 對付東返的“西撚軍”

李鴻章寫此信的時候,哥哥李瀚章日前已交卸署理湖廣總督(所稱“鄂督”)之職,因為前一年十二月,即有調任浙江巡撫的朝命,他是計劃利用這個機會順便回安徽老家探視,小作休假吧。李鴻章這封信中首先議其行程和家事,還特別要哥哥過南京時向曾國藩麵求祠聯。他對哥哥在署督任間的施政,作了“粗有眉目”的肯定,而對這麽快便調職,表示出不無遺憾之意。對以湖北巡撫兼而接署湖廣總督的郭柏蔭並不看好,從信文中“遠至模棱敷衍,未必能善其後”之語就可為證,“遠”即指郭柏蔭(字遠堂),故而擔心自己“將來尚須赴任(按:此時李鴻章尚兼有湖廣總督之職),殊費力耳”。

平撚軍務方麵,此時已發生較大變化,最主要就是“東撚軍”業已覆亡數月,這當兒對戰的是東返之“西撚軍”。東撚軍覆亡的直接軍事原因在於,雖在具體戰局上它也偶有轉機,但總體局麵上,最後是被困於黃河以南、運河以東、膠萊河以西、六塘河以北的清軍“河防”之區,失去機動回旋的起碼空間,於是日益危迫。這樣,任化邦在同治六年十月間(1867年11月)敗亡於江蘇贛榆,賴文光雖率規模有限的部眾渡過六塘河南下,但主力已失,在十二月中旬(1868年1月間)便敗亡於揚州。在東撚軍覆滅前夕西撚軍即聞急東返,但對救援來說已無力回天,限於自身孤軍作戰而已。不過它一度尚能發揮其“剽疾”的優勢,衝突回旋,尤其是給畿輔地區造成不小的攪動、震**,甚至軍鋒曾抵京郊。清廷慌忙應對,一時數帥並立,多軍臨陣,就包括信文中說到的“季高”“左公”,也就是湘係要員左宗棠。他這時以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鑒於西撚軍東下的情勢,鎮壓對象本著“先撚後回”的原則,統軍東來。此老與李鴻章素常不諧,而此時難得方略見識和行動配合上能基本協調,這不啻清方最後能平定“撚匪”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