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李鴻章家書

[釋讀與評點] 議朝中諸事,說家族你我

李鴻章此信中所說“展覲節略”,當指自己本年二月間入都覲見的問對概要,這在此前已抄寄給哥哥。他這次覲見是因為當時皇帝將要“恭謁東陵”,自己作為直隸總督按慣例應赴廷請訓,然後再到特定地點“跪迎聖駕,敬慎隨扈”。這是李鴻章在二月十七日的《起程入都片》中陳明的。可以想見,皇帝去上這麽一次墳,可不是小花費、小動靜,最受折騰的當然是陵地所在的直隸。所以,李鴻章聞聽九月間皇帝又將謁西陵的消息,簡直有點“膽戰心驚”了吧,說為表“孝思”的皇上,對“直省”的窮苦、民間的艱難未必了解。想必是李鴻章將這個意思向恭親王奕(恭邸)、大學士文祥(文相)說了,他們答應向皇上建議緩行,可不知道結果如何呢,做主還在皇上啊!

信中還涉及因“洊山開缺(去職)”、遠村赴任的事情,所引發的一番人事評議。“洊山”當是字號,未能就此直接查知姓甚名誰,但據信文中述及的相關情節和人物關聯,推測似指當時在湖北布政使任上病免的順天永清人氏張建基。理由:第一,像為之惋惜和打抱不平的李鴻藻(字蘭孫、蘭蓀)、寶鋆(字佩蘅,信文中稱“佩丈”)為軍機大臣,所議此人一般不會是京官而是地方官,因為京官的話他們能就近了解和掌握確情,不用如此猜度。第二,從李鴻章信文的口氣中,可見他們兄弟與此人熟絡,更了解其去職底細,查知張建基就曾由李鴻章直接奏薦,而他近年又與李瀚章同城(在武昌)為官,且係瀚章下屬。第三,“遠村”赴任就是去接任湖北布政使之職,與張建基有著職事交接的“內在”聯係,而“遠村”可確知是安徽人氏林之望(字遠村)。第四,李鴻章信中言及自己“力辨渠因衰老求退,實無他故”,張建基既然是“病免”,也與之相符。李鴻章有“當道專采虛聲,不求實際”雲雲,可見當年人事問題屬敏感的“傳聞”素材和議論話題,他對這種“虛聲”表示了“一笑付之可也”的不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