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李鴻章家書

[釋讀與評點] 告知所聞外報消息並就“滇案”再行議說

李鴻章這封信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告訴哥哥蘇鬆太道(又簡稱上海道)馮焌光在上海翻譯並寄送的英國報紙上的消息。其大意是:據在緬甸的英國軍官電信,緬甸官方極力否認英國探路隊被阻與緬方有關,而通過密行探訪也確實如此,隻是雲南軍官李四已至緬甸都城,帶有中國文書給其國王,意思不問可知(指中緬官方暗中有著連通)。對這則消息內容的確實與否,李鴻章雖也不好斷定,但在寧信其實的前提下推想,若是這樣的話,想必是雲南巡撫岑毓英與緬王曾有密信,不論是派李四前去,還是李四自行逃往,反正他若出逃,“此案勢難了結”。可以看出,這時的李鴻章,已非常重視利用外國報紙信息作為參考。

就“滇案”審辦來說,李鴻章覺得控製住主要當事人“李四”不失為關鍵。其人就是李珍國,他在兄弟中排行第四,人稱“李四老緬”,為啥“李四”後麵再加個“老緬”?因為他是個中緬混血兒(其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緬甸人)。數年前,他的家人多口(包括父母妻子)被杜文秀領導的起義者所殺,為報仇他入伍參與鎮壓起義,而此時已為副將銜參將,在當地領軍。李鴻章本來就懷疑阻截英國探路隊、殺害馬嘉理,是岑毓英暗中支持的,所以認定他必不肯將李四交出,而由布政使潘鼎新(字琴軒)等“設計誘致”,也許較易得手。無論此時的實際情況如何,反正李珍國終究還是到案並被懲治。至於辦案需要的人手,朝中要員沈桂芬(經翁)推薦“雲南鹽道沈壽榕有才可用”,其人被雲貴總督劉嶽昭(字藎臣)倚為腹心,而與岑毓英(彥卿)也合得來,他又是李鴻章一位幕僚的父親,總之,李鴻章覺得各方關係上很合適,故推薦給哥哥到雲南後考察試用。

以上是初三日信文中所及,初四日“又及”的內容中,則進而告知,起初丁日昌(雨生)曾商請派總理衙門一名大臣前往辦案,而文祥、沈桂芬等堅持由外派人,派定李瀚章便是他們“密謀再四”的結果。李鴻章記憶起同治十年(1871年)的時候,哥哥到京覲見路過天津時閑談,就曾作“徘徊日久,恐有雲南之役”的預料。這裏的“役”不是指打仗,為“差役”的意思,是說李瀚章職事上在湖廣“徘徊”的時間不短了,恐怕要有被調往雲貴偏遠之區的可能。既然這樣,雖說此時受命不過是暫往查辦案事,但保不準就順便留在那裏任職了。李鴻章在這樣的估計之下,告誡哥哥此行斷不可推諉,即使“將來調任,似未便遽辭”,意思是若“遽辭”的話,就不免顯出是因不滿而鬧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