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李鴻章家書

25.致瀚章兄[1](光緒元年六月初三日、初四日)(1875年7月5日、6日)

哥哥大人左右:

五月十四、十九、二十一、二十五、二十八由驛連布數緘,諒已達到。附張媳寄薛媳絨花鍛金首飾四色共一盒,查收。

接寄諭後如何籌辦,何時啟程,想已有信在途。昨接上海馮道譯送英國新聞紙,現往緬甸京城英總兵溫涵電信雲,前英官探路被阻一事,緬王力推毫無關涉,密行探訪亦與緬國無幹,惟雲南兵官李四即李世泰(疑即李珍國或其家人),即係阻止探路各員之人,彼已至緬京,帶有中國文書與緬王,是中國既與緬甸有文來往,又係李某親自帶去,其意思不問可知等語。果爾,想係岑撫與緬王曾有密信。是否令李四前去,抑李某自行逃往緬甸,均難臆度。雨生總慮李珍國終必遠颺,彼係土司豪酋,與野人緬官素有交通,若遁而之他,此案勢難了結。岑撫在位,則必不肯將李四交出;若調京,而李某亦必驚疑。琴軒等如能設計誘致,庶易著手。沈經翁囑雨生轉致,雲南鹽道沈壽榕有才可用,劉藎臣倚為腹心,彥卿亦尚相得,似可酌量驅遣。沈君係敝幕沈守(能虎子梅)之父,弟素知其有才有學,但未通信,到滇後祈察試之。

錢調甫因患偏口疽作古,恤典殊優。李筱湘擢豫撫,亦經笙所賞識者。雨生在津暫住,擬兩月後再請假回籍,旨必不準,然其性情素褊,恐難勸阻。補帆函稱赴台察看,移駐尚未定局。幼丹欲辭兩江,不過多一展(輾)轉。弟前函商總署籌餉,迄無複信。據雨生雲,瀕行晤文相,謂無餉隻可不辦,恐又白說一場矣。

津署上下均平,公私順適。母親過夏畏熱,尚易消遣否?佘侄何時赴金陵就試?附寄碧螺春茶六瓶,海蝦三百對,呈堂上用。順頌近佳。弟鴻謹上。

(初三日)

連日與雨生細籌,滇案了結不易。初,雨生商請派總署堂官一員前往,文、沈等必欲由外派人,密謀再四,乃以我兄應命。記十年過津閑談,曾謂徘徊日久,恐有雲南之役。茲雖暫往查辦,事變難知亦難保無量移之時。此行兄斷不可推諉,俟將來調任,似未便遽辭。惟萬裏長途,家事須妥預布置。三弟或未能赴鄂,四弟當趁此時麵商大略。慈親是否暫住鄂署,候兄續信,再定行止,商定後當即函告,以釋係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