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是一個傳奇。
楚國地處蠻夷之地,與商朝無親,與周朝非戚,起步時麵對的是勢力強大的周王朝和齊、晉、魯、衛、宋、鄭、蔡、燕等周王室的同姓近親諸侯國,周邊是趨炎附勢狐假虎威的附庸國,身後是更原始更野蠻更落後的南蠻。地處邊緣、身置夾縫,環境複雜而險惡,但楚國突出重圍,先後躋身春秋三小霸、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列,勢力範圍東指大海、西抵巴蜀、南達兩廣、北至陝南,覆蓋今鄂、湘、川、贛、皖、蘇、浙、豫、陝、魯等地,雄峙中華八百年,創造了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奇跡,卻最終沒能逃脫覆滅的命運。但櫛風沐雨的楚文化像一座軒昂綺麗、姿態萬千的高峰,屹立在中華民族曆史長河的岸邊。
一
楚字頭上木成林,楚人從草莽間走來。
“清華簡”中《楚居》記載,楚部族的先君叫鬻熊,鬻熊的妻子妣厲生熊麗時難產而死,巫師用荊條“楚”掩埋了妣厲。為了紀念她,部族人稱自己的地域為“楚”,或者“荊楚”。
楚人認為自己的先人是祝融。《史記·楚世家》載,“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山海經·海內經》載,“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也就是說,楚人是黃帝的後代。《史記·楚世家》還記載,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山海經·大荒西經》載,“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也就是說,祝融也是黃帝的後代。《山海經·海內經》載,“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也就是說,祝融又是炎帝的後代。
多版本性是中國神話故事的特點,無論是炎帝族的祝融氏,還是顓頊族的祝融氏,楚人都認作自己的先人,自己是祝融後代。考古發現,祝融八姓原分布在中原地區,《漢書·地理誌》說“今河南之新鄭,本高辛氏之火正祝融之虛也”,也就是說,楚人祖先最早是祝融家族的,家住中原新鄭,在商朝晚期被趕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