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楚字是這樣寫成的

秦楚悲歌

秦國是楚國實現回歸中原、一統天下的夢想進程中,最後出現的勁敵,也是最大的、最終的克星,它葬送了楚國的中原夢、天下夢。

如果說楚國、晉國、吳國都在夢想回歸中原,那麽秦國則是覬覦中原,因為秦人原本來自西域邊陲,與羌戎雜居錯處,未曾在中原生活。即使後來一統天下,也是建都鹹陽,可謂誌在天下而無意中原。在秦楚關係上,幾百年來,楚利用反齊聯盟困住了齊,後又結齊抗秦,打擊了宋,壓住了晉,利用齊、秦、趙拖住了燕,扼吳越於江淮且以越製吳。本來中原已唾手可得,但這個長江漢水邊樵夫漁父模樣的楚人,遇到了茹毛飲血、與戰馬彎刀為伴的強秦。

從楚、秦興衰史來看,戰得最久的,不一定是戰到最後的。從公元前770年秦被封為諸侯建國,到楚人之後項羽、劉邦族秦,秦享國五百七十年;從熊繹建國到秦滅楚國,楚享國八百年,楚笑得最早,但秦笑到了最後。

深究楚國失敗的原因,可以寫出一本曆史教科書,但最核心的,至少兩個:一是戰略誤判,二是國力空虛。

在大秦帝國最後發起的統一戰、總攻戰中,楚國的戰略誤判與治國方略失誤,是導致其徹底覆滅的主因和內因。

秦國縱橫家張儀以秦之“橫”破楚之“縱”,為秦國建立了一統天下的朋友圈,也同時為這些圈裏的朋友挖好了墓坑。當時天下,張儀為橫,蘇秦為縱,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張儀挑撥楚與齊的關係,是為破縱,楚、齊斷交,楚則失去了友軍、後援,朋友圈被解散,也失去了道義和信用。張儀更是楚國的掘墓人,尤其是以“六百裏地”詐楚、戲楚得逞之後,楚怒起攻秦而敗,秦乘勢擊楚。楚國的這種戰略誤判是一種方向性、致命性錯誤。

另一方麵,楚在“先得天下”還是“先得失地”上有誤判。張儀誆楚的“六百裏地”叫商於,位於今天的陝西商洛,曾是楚國的領土,被秦占領,是楚北連接中原腹地的寶地,感情上難以割舍,張儀也正是拿準了楚懷王的這塊軟肋,引誘楚懷王感情用事,最後雞飛蛋打,被囚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