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亡友魯迅印象記

讀後記

在新舊轉變期中的一個文化工作,社會改革者如魯迅先生,我們任何人都可以研究他,這是超乎捧與罵的一種任務。如眾所知,就他三十年的文筆生涯,正是研究近代文化史的不可少的強有力的佐證。但是,關於這方麵,僅隻從作者自身是不夠的,因之有渴求同時代有關係者的揭發。

許季茀先生是魯迅先生的同鄉,同學。而又從少年到老一直友好,更兼不時見麵,長期同就職於教育部,同執教於各地,真可以算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知己好友。在這種彌足珍貴的情誼之下,我敢於請求許先生寫回憶,諒來不是冒昧的。

他們兩位是知交,個性卻不大相同。閑嚐體察,他們在侃侃暢談的時候,也會見解略異。首先必是魯迅先生蹦起麵孔沉默著。但過不多時,彼此又水乳交融,毫無隔閡地談起來了。不但和許先生如此,有時遇見別的老友齊壽山邵銘之先生等也會有此情狀的。奇怪的是齊、邵先生等也和許先生一樣,稍稍沉默之後又歡快地交談了。魯迅先生時常堅信地說:“季茀他們對於我的行動,盡管未必一起去做,但總是無條件地承認我所做的都對。”就這樣,他們的友誼互相堅守信賴。就這樣,魯迅先生常常引以自豪,認為生平有幾個生死不渝的摯友。

有時也會聽見魯迅先生批評許先生人太忠厚了,容易被偽善者的假裝所蒙蔽:他相信這人是好的,結果卻會是或明或暗地首先反對他。因此時常為許先生操心。我也部分地同意魯迅先生的話。因為在女師大風潮發生的時候,堅持擁護楊蔭榆暗暗反對許先生的,就是他委以女附中主任的那一位。她有權術威脅那些畢業與快畢業的女中學生,不得不擁護楊蔭榆。使轉眼之間,從女中轉入女師大的同學態度為之丕變,使整個學生團體立刻分裂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