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柳如是別傳

第三期

此期為自崇禎八年首夏,河東君離去南園及南樓,移居鬆江之橫雲山起,至是年秋深河東君離去鬆江,遷赴盛澤歸家院止。其間不逾半載,時日雖短,然楊、陳兩人仍複往來頻繁,唱和重疊。其交誼之摯篤,實未嚐有所改易,今可於兩人作品中見之。茲不欲多舉例證,唯擇其關係重要者論述之。至於河東君離去南園及南樓,移居橫雲山一事,先考證之如下。

今檢《陳忠裕全集》一三《平露堂集》崇禎八年秋所賦詩《七夕(五律)二首》後,即接《秋居雜詩(五律)十首》。河東君《戊寅草·秋夜雜詩(五律)四首》後,亦接《七夕(七律)一首》。無論兩人詩中辭旨類似者甚多,已可證為同時唱和之作。即就詩題之排列連接言之,更可決定其互有密切關係也。河東君《秋夜雜詩》中頗有訛字,暫未能詳校,茲姑依鈔本錄之。

《秋夜雜詩四首》,其一雲:

密密水新視,漻漻蟲與恒。星河淡未直,雀鳥氣全矜。雜草形人甚,(自注:“雜草甚麗也。”)稠梧久已乘。猶餘泯漠意,清夕距幽藤。

其二雲:

湫壁如人意,澄崖相近看。(自注:“橫山在原後。”)數紋過清瀨,多折造微湍。雲實鎪深樹,清(青?)霜落夜蘭。此清(情?)更大渺,百藥竟其端。

其三雲:

月流西竹澗,惑雜放虛雲。桂影空沉瓦,鬆姿不虐群。魚飛稻冥冥,鴟去荻紛紛。惟當感時候,相與姿(恣?)靈文。

其四雲:

望之規所務,椒樾雜時非。芳眾逾知互,星行多可違。皂雕雖日曼,河駟不無依。(自注:“後即七夕。”)淒懷良自爾,誰不近微幾。

寅恪案:《秋夜雜詩》第二首“湫壁如人意,澄崖相近看”句下注雲:“橫山在原後。”第三首雲:“桂影空沉瓦,鬆姿不虐群。”又,河東君《與汪然明尺牘》第二八通略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