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柳如是別傳

第一期03

一代龍門日月懸,晏居人望似神仙。道同禹稷殊行止,文與歐蘇作後先。夜雨溪堂收散帙,秋風山館聽調弦。不知誰為蒼生計,須與先生惜盛年。

寅恪案:此詩第六句殆與河東君有關。第七、八兩句之辭旨,似在崇禎十四年河東君適牧齋以後、十七年明北都未破以前所賦。象三詩集止分體而不依時,故“天留碩果豈無為”一律,雖排列於此首之前,其實作成時間乃在此首之後也。

同書同卷《索歌》雲:

簾幕春陰晝不開,排愁須仗麹生才。煩君為撥三弦子,一曲蒲東進一杯。

寅恪案:“蒲東”一辭,疑用元微之《鶯鶯傳》“蒲之東十餘裏,有僧舍曰普救寺,張生寓焉”之語,與《聽白氏女郎曲》詩“博陵自是傷情調”之“博陵”,同一出處。蓋以河東君比雙文也。又“索歌”之“索”,殆與《樂府詩集》七九丁六娘《十索四首》及無名氏同題二首有關,唯此則男向女索,而所索為歌耳。由是推之,此女必能歌者。河東君善歌,見第三章論《戊寅草》中《西河柳》節,茲不更贅。

同書同卷《白辛夷》(自注:“玉蘭”)雲:

玉羽霜翎海鶴來,滿庭璀燦雪爭開。瓊花未必能勝此,定有瑤姬下月台。

寅恪案:此首或有為河東君而作之可能。玩末句“定有”二字,恐非偶然詠花之詩,實指河東君肌膚潔白而言。見後論牧齋《冬日同如是泛舟有贈詩》及《玉蕊軒記》等,茲暫不詳及。元微之有句雲:“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見《才調集》五《離思六首》之六)象三賦詩,殆有此感耶?至若白樂天《長恨歌》“梨花一枝春帶雨”句(見《白氏文集》一二),雖為五十年後小臣外吏評泊楊妃之語,自不可與普救唐昌之才子詞人親覿仙姿者同科並論,但玉環源出河中觀王雄之支派,河中為中亞胡族居留地(可參拙著《元白詩箋證稿》第二章《琵琶引》論琵琶女;第四章《豔詩及悼亡詩》論鶯鶯,並校記中所補論諸條),故香山所言,未必全出於想象虛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