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方耽遊,蠟屐或至,閣梅梁雪,彥會可懷。不爾,則春懷伊邇,薄遊在斯。當偕某翁,便過通德,一景道風也。
可以證知。然此同遊之約迄未實踐。雲美誤以錢柳二人偕至西湖,其實二人僅同舟至鴛湖即離去也。牧齋《有美詩》乃河東君別去後,答其送遊新安之作。故結語雲:“迎汝雙安槳,愁予獨扣舷。從今吳榜夢,昔昔在君邊。”《初學集》附河東君送行詩,第五句“惜別已同鶯久駐”,謂自崇禎十三年十一月間初訪半野堂,至十四年正月末別牧齋於鴛湖,已曆三月之時間,不可言非久。第六句“銜知應有燕重來”,謂感激牧齋之知遇,自當重來相會。綜合此聯,其所以寬慰牧齋之意,可謂周密深摯,善於措辭者矣。第七、第八兩句雲:“隻憐不得因風去,飄拂征衫比落梅。”“飄拂”二字適為形容己身行蹤之妙語,用“落梅”二字,則亦於無意間,不覺流露其身世飄零之感矣。
牧齋《有美詩一百韻》,不獨為《東山酬和集》中壓卷之作,即《初學》《有學》兩集中,亦罕見此希有之巨製,可知其為牧齋平生慘淡經營、稱心快意之作品。後來朱竹垞《風懷詩》固所不逮,求之明代以前此類之詩,論其排比鋪張、波瀾壯闊而又能體物寫情、曲盡微妙者,恐舍元微之《夢遊春》、白樂天《和夢遊春》兩詩外,複難得此絕妙好詞也。
此詩取材博奧,非儉腹小生翻檢類書、尋求故實者所能盡解,自不待言。所最難通者,即此詩作者本人及為此詩而作之人,兩方複雜針對之心理,並崇禎十三年仲冬至次年孟春三數月間兩人行事曲折之經過,推尋冥想於三百年史籍殘毀之後,謂可悉得其真相,不少差誤,則燭武壯不如人,師丹老而健忘,誠哉!仆病未能也。
牧齋不僅賦此詩以贈河東君,當亦為河東君解釋其詩中微旨所在。河東君自能心賞意會,不忘於懷。觀《初學集》二十《〔崇禎十四年辛未〕中秋日攜內出遊,次冬日泛舟韻二首》之後,附河東君《依韻和作二首》之二“夫君本自期安槳,賤妾寧辭學泛舟”一聯,其上句自注“《有美詩》雲‘迎汝雙安槳’”,即是其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