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春寬夢窄

櫻桃園與黎明鳥

我感到很幸運,白天剛剛懷著崇敬的心情,在莫斯科新處女修道院陵園拜謁了契訶夫的陵寢;晚上,又有機會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丹欽科藝術劇院,即莫斯科藝術劇院,觀賞了他的名著《櫻桃園》的演出。

藝術劇院創建九十多年來,一直以上演古典名著飲譽世界,作為文化韻味十足、理蘊非常豐厚的代表性劇作,《櫻桃園》更是久演不衰的劇目之一。劇院場地不算宏大,但是,建築裝飾十分精致。寬敞的休息室裏,陳列著建院以來著名導演、演員的照片和演出劇目的劇照。從中可以看出,契訶夫的幾部重要劇作都是通過這些導演和演員的艱辛勞動而和觀眾見麵的。所以,當年劇院的負責人丹欽科曾經說過,藝術劇院就是契訶夫劇院。的的確確,契訶夫把劇院藝術化了,而劇院則把契訶夫舞台化了,二者融為一體,缺少任何一方,都是不可想象的。

看著藝術劇院的標誌一一舞台絲絨繡幕繡著的銀灰色的海踏,我驀然憶起了劇院建立之初,上演契訶夫的《海踏》所獲得的榮譽。當時,演員們互相親吻祝賀,興奮得跳起怪誕的舞蹈,台下歡聲雷動的熱烈場麵,仿佛又出現在眼前。

我出神地向樓上的包廂搜尋著,想象著當年列夫托爾斯泰觀看契訶夫的另一部劇作《萬尼亞舅舅》演出的情態,和演員謝幕時向這位文學大師頻頻鞠躬的場景。至今人們還傳為美談,九十多年前這裏上演契訶夫的《三姊妹》時,第一幕剛剛落下,觀眾就報以熱烈的掌聲,演員謝幕達十二次之多。

也是在這裏,1904年1月17日,契訶夫觀看了《櫻桃園》的首場演出,這一天又是他的命名日、他的四十四歲生日。劇院借此機會,為他舉行了從事文學活動二十五周年紀念會。作家激動地站在舞台前,不住聲地咳嗽著,麵色蒼白、憔悴,豆粒大的汗珠從額上滾出。一位作家事後回憶道,那是一次充滿憂傷情調的聚會,場上洋溢著一層濃烈的葬禮氣氛。此時的劇作家,已經身染沉屙、舉步維艱了;實際上,等於熱心的觀眾們在向他做最後的告別。果然,五個月後,契訶夫便與世長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