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一篇約稿,花了整整兩天時間,周六、周日就這樣被占用了。內心卻很喜悅,因為在文字上跳躍的這兩天,我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的教育戰場。雖然我已把過去的事情封存了好久,但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與我一起奮鬥過的同事們。我們曾經為了一個偉大的使命,竟然敢於去攻打“教育減負”這一教育壁壘,或者說是教育難題。
雖然很難用一些詞語來評價這項改革是否成功,但其精神與意義向世人證明了改革的可能性。因改革,家庭作業假象被撕裂,一些學習的真相逐漸顯現,並自覺被納入改革的視野之中。
2021年1月7日至8日,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強調“抓好中小學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這就為進一步探索家庭作業管理,尋找更加科學的導向、資源、途徑和方式提供了信心與支持。
這也是我感覺喜悅的原因之一:當作業管理再一次被提出,放入全國重點強調之列,我感到了我們一直孜孜探索的價值與意義。
作為一名校長,我希望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都從敬畏學生生命、挽救孩子的童年出發,以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為使命,自覺地從根本上重新認識整個教育領域的課程目標內容、教學方法方式、管理製度機製、政策改革創新等因素,徹底地重構作業觀念。隻有從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各個領域,以整體的教育觀念和係統的策略規劃去開展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我們的中小學教育生態才能得到徹底改變,學生減負的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還有一件事讓我喜悅:一名優秀的大學生與我交流了一個下午,她願意聽我分享我的經曆,包括成功與失敗。我與她以不同的方式互動,我說,她聽;她提出問題,我回答;互相質疑,互相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