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之眼

內在的重建是多麽重要

2009年11月27日,我曾經在清華大學參加中小學骨幹校長培訓,得知自己將要被評為“1+1教育博客”的“博客之星”(博客剛剛興起)時,不免懷疑為什麽幸運之神會降臨在了我的身邊。

隨即想到了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在1931年的就職演說中提出的一句話:“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如今身在清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偉大精神深深感染著我,我終於感悟到了“無”的禪意,同時也對《陋室銘》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有了頓悟。我、我所從事的基礎教育,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上小學前,我一直沒有機會上幼兒園,其實那時想上也沒有。我還身患“氣管炎”病,差點死過好幾次,要不是父母悉心照料,不放棄我這條小生命,我是活不到今天的。話好像有點沉重,但是我想表述“無”的意義。

記得上小學時,我還是一個欲說還“羞”的孩子,膽怯得很,沒有一點男子漢的氣概,以至於父母擔心我長大後會找不到媳婦。但是不知為什麽,我的啟蒙老師硬要讓我當班長,我的民主選票還是全班最高的。這可給我出了難題,我連與人說話都會臉紅,怎麽管同學?那時的同學可是調皮得很!

但是不知為什麽,同學們見我非常以身作則,他們竟也悄悄地以我為榜樣,不再那麽胡鬧了,有的竟然還邀請我特別管著他點。真是無言之教啊!

上了中學,老師看上我了,覺得我是掌管教室鑰匙的材料。為此,每天早上,我得醒好幾次,抬起頭看看屋子裏的光線,判斷起床的時間一那時家裏還沒有時鍾呢。可不能讓同學們在外等很長時間啊!下雪天,因為雪映得天很亮,我就趕緊起床,“連滾帶爬”地跑往學校,但是常常要等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見同學陸續來到學校。原來我早起了將近兩個小時一這是我現在的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