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路上的祖先

多瑙河的藍色旋律

音樂似乎離大自然最遠,它無法準確地描述她。音樂來自心靈,表現人的感受與情感,抽象而難以捉摸,讓人胡思亂想。然而,有時它是一束照亮大自然的光,像在一個夢境的世界睜開了一雙眼睛,它看到了自然的精髓,它捕捉的自然的詩意是如此濃鬱而精確,喚醒了人身體內沉睡的感覺,照亮了我們自己。這樣的時刻是令人戰栗的。

《藍色多瑙河》屬於少數的例外,它是音畫,也是音詩,對大自然的描繪,對春天詩一般的敘述,它呈現出一幅幅圖畫,在每一個人心中激**起自然的聯想。

坡下一路東去的河流,被草地染成湯綠,陽光下靜靜地奔流。朋友說,它就是多瑙河。驚訝之餘,我竟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眼前的森林與草地突然在視線裏變樣:它們顯得親切了一仿佛從遙遠的曾經有過的想象裏打開一那是我想象中的山水。眼前的風景像它嗎?盡管它虛幻,影像朦朧,但在我內心裏卻有無比清晰的意境。

森林在大地蔓延,滿眼青黛,藍天純淨如洗,堆雪的白雲,悠悠然懸於頭頂,它的暗影都是青的,大地上寬廣的河流舒緩前行一這是我所見到的風景。它似乎在向著我的想象靠過來,又似是而非,那些在想象中出現過的山坡呢?

多瑙河兩岸地勢平緩,幾近平原。河水就像從平地流過,兩岸沒有堤壩,也難見人煙,瘋長的野草和樹木蔓延到了水邊,直到樹幹和草葉與水波相觸,一邊是流動的湯綠,一邊是凝固的青黛,荒野,空曠、沉寂又庸常。它讓我想起了自己家鄉的河流,那是水邊有水草搖曳的河流。我想,詩意是因為人的情感投射,那是生命的回味。

《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春之聲》,像來自大地的語言,聲音飽含了土地的希望與喜悅,它寬廣、舒緩、柔情,像春天散發的氣息,在一片片薄如蟬翼的陽光裏飄飛,像幽藍的鳥語,喚醒了蟄伏於季節的詩意。在遼闊而輕柔起伏的大地上,我向著作曲家小約翰施特勞斯真實的感受靠近,體味著激發他靈感的這片土地一大地與音樂的聯係是神秘的,是什麽使得生活於它上麵的人創作出了這麽多優美的旋律呢?這些旋律跳躍、波動,一如波濤的回旋與大地的起伏。像斯拉夫民族手風琴拉出強弱對比誇張的節奏,奧地利人用弦樂拉出了如此多的圓舞曲,它們優美、舒暢、歡快、透明,像清風拂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