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鬥與戰鬥外狀態相互作用
軍隊的一般配置,主要是指軍隊在沒有開始實施具體戰鬥任務之前,各部隊之間在空間位置上的關係。這種狀態也是軍隊的戰鬥外狀態。
軍隊從開始集結到戰鬥開始,即戰略上已經把軍隊派到戰鬥地點,戰術上已經給各個部分規定了位置和任務,這段時間通常很長。從一次重大軍事行動到另一次重大軍事行動之間的轉換也是如此。
自西裏西亞戰爭以來,軍隊在戰鬥外的狀態同戰鬥的關係極為密切,它們之間有著最密切的相互作用,必須全麵地考慮兩種狀態。過去,如果說戰鬥是戰局中的真正武器,戰鬥外的狀態隻是武器的握柄,前者是刀刃,後者是刀把。現在,則應該把戰鬥看作是刀刃,而戰鬥外的狀態是刀背,是一塊鍛接在一起的金屬,已經辨認不出哪兒是鋼,哪兒是鐵了。
今天,戰爭中的這種戰鬥外狀態,一方麵決定於軍隊平時的組織和勤務規則,另一方麵決定於戰時的戰術和戰略部署。軍隊可能有的三種戰鬥外狀態是舍營、行軍和野營。這三者都既屬於戰術,又屬於戰略,相互交織在一起。
二、軍隊配置的目的及相關條件
如果不考慮特殊目的,可以認為,軍隊配置的唯一目的就是維持軍隊和保障軍隊的安全。在免遭不測的同時,使軍隊能夠存在和使軍隊能夠集中起來進行戰鬥,這是兩個必要條件。如果把這兩個條件同關於軍隊的存在和安全的問題進一步結合起來,就必須考慮以下幾點:一是便於取得給養;二是便於軍隊舍營;三是背後安全;四是前麵有開闊地;五是可以在複雜的地形上配置;六是有戰略依托點;七是可以合理地分割配置。
三、軍隊分割配置的原則
軍隊分割配置大多隻是軍隊暫時存在的條件。軍隊分割配置有時根據特殊目的和需要進行,有時則根據一般目的和需要進行。一般情況下,軍隊分割配置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