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價值虛無主義的挑戰在中國社會特有的語境中落實“價值主體性”原則,一個不可回避的重大課題是如何應對價值虛無主義的挑戰。物質財富的增長與經濟的發展不能給人提供生活的目的和價值信念。如何麵對價值危機與價值虛無主義的威脅,既成為了現代人十分緊要的現實課題,也成為了哲學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論課題。但同樣的問題,在不同的文化、社會和國度會有迥異其趣的根源、內涵和意義。回應價值危機與價值虛無主義的挑戰,我們需充分自覺到其所處的特定語境。從中國社會人們特殊的生存狀態出發,我們認為,在對價值虛無主義課題進行探討時,應該有一種與之相適應的視角和思路,而不能簡單重複西方哲學和西方文化的分析模式及其結論。在此視野和思路中,我們認為,如何確立真實的價值主體,構成其最為根本和基礎的內容。
(一) 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由生命個體:價值信念的真實承擔者
討論價值信念並反思“價值虛無主義”的根源及其克服,一個前提問題是澄清價值信念的真實的載體或承擔者。離開價值信念的真實承擔者,討論價值危機的克服及價值的重建,將是空中樓閣和不得要領的。在筆者看來,真實的價值信念承擔者在最基本的意義上,隻能是自由的、具有獨立人格的生命個體。
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由的生命個體作為價值信念的真實承擔者,包括三個相互遞進的環節:區別於物的存在的“人”、作為個人本質規定性的“自由”以及因為“自由”而形成的“獨立人格”。
首先,一個最為基本的事實是,物無法成為價值信念的承擔者,隻有人才能提出價值信念的問題。我們反思價值危機和價值虛無主義問題,探討價值選擇與價值重建等問題,實際上已經先行包含了價值信念與人的這種特殊關係。能夠提出價值信念問題並對此進行自覺的反省,這是人區別於包括其他動物在內的一切自然物的根本之處。動物與它的生命活動是直接同一的,它按照其自然法則的規定生存和毀滅,因而它也不可能提出價值追求和價值選擇的問題。與之不同,人不滿足於現存狀態和現實世界,而總是要超越現存狀態,去追問和探求理想的、對他來說真實的價值。由於人的這一獨特的生命存在性質,決定他總是會不斷地提出並追問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問題,並按照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理解去指導和創造自己的生活。人才產生價值追求、價值選擇等問題,才會不斷地追問:人的生命意義究竟是什麽?究竟什麽才是自己真實的價值理想和價值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