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主體性”的當代哲學視域

一、人現實的“主體性”與“抽象對人統治”的破除

眾所周知,馬克思哲學是作為對現代性課題的一種深刻回應而誕生的,對現代性的批判反省,構成了馬克思哲學的深層背景和問題意識。如果承認這一點,那麽,很顯然,馬克思哲學的“主體性”思想必然與其現代性批判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對此進行專門考察,正是本節的主要內容。

(一)理性形而上學與資本原則的“聯姻”:現代性的深層邏輯

“現代性”是當代思想領域和生活領域中最熱門的一個話題,但也是一個最為歧義叢生的概念。人們對“現代性”的具體定位,可謂是眾說紛紜。如詹姆遜“單一的現代性”、鮑曼“流動的現代性”、吉登斯和貝克“矛盾的現代性”、伯曼“辯證的現代性”,等等。應當說,這些對現代性的不同定位,都抓住和反映了現代性的不同方麵和特征,卻沒有抓住現代性的真正實質。在一定意義上,現代性不是表麵上看到或顯示出來的東西,而是隱藏在現象背後的價值追求和思維方式。所以說,現代性決不是表麵的“現象”問題,而是深層的“邏輯”問題。在馬克思看來,理性形而上學與資本原則的“聯姻”,正是現代性最為深層的邏輯。

馬克思所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經過了文藝複興、完成了宗教改革之後的“啟蒙的時代”,也即一個上帝自然化、人本化的“祛魅”的“資本的時代”。可以說,“理性”與“資本”是馬克思所生活的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的兩大“支柱”。資本主義的實質就在於它不僅依賴於資本的無限擴張本性,而且依賴於這種擴張本性借以實現自身的“謀取方式”,即理性形而上學依靠啟蒙而開展出來的、對存在者的控製方案和統治形式。正是由於資本與形而上學“共謀”的“這種雙重的經緯,方始成為一種現實性的力量:就像這種力量一方麵來自資本之無止境的推動一樣,它也來自現代形而上學之無止境的謀劃”[1]。在馬克思這裏,理性形而上學與資本是具有內在“姻親”關係的,資本具有形而上學本質,形而上學也具有資本本質。馬克思的辯證法正是從資產階級社會的這一特有的“雙重現實”出發,來揭示和批判其“秘密”和“實質”的。對此,海德格爾晚年在一個討論班上曾專門強調,現今的“哲學”隻是滿足於跟在知性科學後麵亦步亦趨,這種哲學誤解(或根本不理解)了這個時代的“雙重現實”——經濟發展與這種發展所需要的“架構”;然而,馬克思主義卻“懂得”這“雙重現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