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主體性”的當代哲學視域

二、“個人主體性”的限度與社會生活統一性的哲學論證

在前一節,我們所討論的是個人主體的生活目的以及由此所確證的個人的主體性。毫無疑問,對於人現實的主體性的實現,這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與此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是:個人主體如何處理與社會生活的關係?社會生活是由不同的個人主體的存在組成的,他們有著不同的思想、觀念、價值追求以及不同的生活和行為方式,而社會生活是由不同個人及其相互活動和關係構成的。與個人不同的是,它要求某種一致性和統一性,需要某種能把不同的個人“團結”和“凝聚”在一起的紐帶,否則整個社會生活就將陷入瓦解。這就提出了一個十分重大而尖銳的課題:個人主體的“個性”與社會生活的統一性這一矛盾究竟如何處理和解決?

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必須在充分肯定個人主體性的合法性的同時,充分意識到其有限性。近代以來的個人主義和極端自由主義的重大缺失正在於把個人主體性無限度的膨脹。隻有既承認和捍衛個人主體性的重大價值,同時又承認其限度並努力追求和實現社會生活的統一性,這一矛盾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決。

對這一矛盾的關注和思考,是現當代哲學的重大課題。在本節,將圍繞著“個人主體性的限度”以及“社會生活統一何以可能”這一問題,充分吸收現當代哲學在此方麵的積極成果,對此進行較為深入的探討。

(一)“個人主體性”與社會生活的統一性:現代性語境中一對重大矛盾

要切實理解“社會生活的統一性”這一課題的性質,必須把它置於現代性的背景之中。社會生活的統一性之所以凸顯為現代社會一個重大課題,是與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和現代性的興起密切相關的。隻有立足這一背景,社會生活的統一性課題所包含的深層矛盾及其內涵才能得到內在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