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東歐“社會主義”政權的相繼垮台所造成的曆史激**,最終帶來了1991年8月以軍事政變為發端的蘇聯共產黨的瓦解,以及後來“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解體。20世紀以來以東歐為中心構建的“社會主義”製度沒有能持續到21世紀,這不僅對於馬克思主義者,而且對其他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極具衝擊性的事實。
我們應該如何接受這一事實呢?關於“社會主義”體製解體的原因,不管是經濟體製問題,還是政治體製問題,等待我們去研究的地方還有很多。
與此同時人們不禁要問,包括蘇聯在內的東歐“社會主義”體製的解體是直接意味著馬克思主義的失敗,還是意味著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體製的失敗呢?
一些新聞機構正在熱鬧地報道著關於前者的相關議論,但不得不說它們都是一些膚淺的觀點。如果除開資本主義體製擁護論者,諸如過勞死、通勤地獄、精神壓力、“兔籠子”、家庭暴力和欺辱等日本資本主義的現狀,根本無法支撐社會主義失敗、資本主義勝利這種單純的圖式。
關於後者,我們要弄清楚的是以蘇聯為中心的東歐“社會主義”是否真的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回到馬克思本身,重新探討馬克思的思想到底是什麽。一般來說,在談到馬克思主義時,通常指的不僅僅是馬克思(以及恩格斯)的思想,還包括他們的後繼者的思想和運動。但是,如果說馬克思主義的曆史不單單是馬克思思想的繼承、發展的曆史,還包括馬克思思想的演變及對馬克思思想的偏離等方麵的話,那麽回到馬克思本身,重新把握馬克思的思想就成了我們不可欠缺的工作了。《德意誌意識形態》研究也正是這種工作的組成部分之一。
二
《德意誌意識形態》作為阿多拉茨基編輯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舊MEGA)第I部分第5卷自1932年出版以來,到今年正好是整整60年。在出版後的最初30年裏,《德意誌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各種論述常常被作為唯物主義和唯物史觀的奠基之物而得到引用,但是,真正把《德意誌意識形態》本身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的例子可以說幾乎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