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是多卷本《中國通史》的導論,白壽彝主編,全書包括:
題記
第一章 統一的多民族的曆史
第二章 曆史發展的地理條件
第三章 人的因素、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
第四章 生產關係和階級關係
第五章 國家和法
第六章 社會意識形態
第七章 曆史理論和曆史文獻
第八章 史書體裁和曆史文學
第九章 中國與世界
附錄一 中國曆史上的12個方麵346個問題
附錄二 新增少數民族自治地方
以上正文共九章,是按照三個部分結構起來的:前六章,依照從物質到精神,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再到意識形態的邏輯編次,作者在曆史唯物主義指導下,簡述了本書對中國曆史發展中的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的認識。
第七、八兩章,結合中國史學遺產,闡述了本書對曆史編撰中的理論、文獻、體裁、表述等幾個方麵的理論性認識,以及對《中國通史》全書在這些方麵的設想與要求。
最後一章,闡述了本書對中國曆史在世界曆史上的地位的認識。
本書共論述了中國曆史上的9個方麵66個問題。
作為多卷本《中國通史》的導論,本書的基本觀點是:
概括地說,本書是在曆史唯物主義指導下,結合中國曆史發展的史實,一是闡述了如何認識中國曆史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二是闡述了本書在曆史編纂上的理論依據和基本要求,三是闡述了中國曆史與世界曆史的關係。
具體說來:
第一章,著重從理論上闡述了中國曆史上的民族關係及其主流,新中國成立後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現狀,以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曆史之撰寫所應注意的方麵:疆域問題、曆史分期、多民族的統一。
第二章,從普遍的意義上論述了地理條件與曆史發展的關係,進而從理論上闡述了中國地理條件的特點及其與中國曆史發展的關係,包括地理條件對經濟、政治、民族、社會發展變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