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哲學經典·馬克思主義哲學卷(下)

消費被控製的官僚社會[1]02

滲透在消費中的這種失望感,有著許多原因,對這些原因我們還遠未全部理解。雖然在物的消費和源自於這些物體的符號與意象的消費間,還不能從根本上分離開來,但我們仍然在這種消費中成功地找到了一個原因。消費的行為看起來是真實的行為(“現實”自身被劃分為強製與適應),但實際上是一種想象的(虛構的)行為,隱喻(沉浸於每次的口福中,沉浸於每一次對物體的細讀中)和換喻(所有的消費以及沉浸於每個物體和每次行為的消費快樂)也是如此。如果人們認為消費是一件可靠、健全、沒有欺騙和想象的事情,這些事情就無關緊要,但這並不是說,在想象的消費或意象的消費(廣告的主體)與真實的消費之間存在著自然區分的邊界,也許人們可能會說存在著一個流動的邊界,它總是被越過並且隻能在理論上被固定。消費物不僅被符號和“美德”所美化,以致它們成為消費物的所指,而且消費基本上同這些符號相關聯,而不是同物自身相關聯。如果沒有任何比符號更多的東西去滿足人們的口味,沮喪與失望如何能被避免?今天的青少年現在就想立即消費,這種市場已經被充分而又有效地開拓出來。因此,雖然年輕人的日常生活沒有改變,但他們傾向於領導邊緣性的日常生活,雖然年輕人與他們長輩的日常生活相對立,然而在一切方麵又認同長輩的日常生活,長輩的在場遮掩了成年人的價值、所有權與商業,作為年輕人,他們仍是邊緣性的。他們不能清晰地表達自己,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缺少他們的價值,以致他們所消費的,既否定性地又大規模地是成年人的消費物,這些物以它們的物質存在與符號方式圍繞著他們。這種情境培育著深層的、複雜的沮喪,它並不能通過肉欲的肯定加以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