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

三、空間正義:新型城鎮化治理的正義之維

正如列斐伏爾和大衛·哈維所指出的:資本全球化資本全球化的突出後果,就是空間生產的異化,在高速城鎮化和全球化過程中彰顯資本的統治。因此,作為一個正在高度擴展城鎮化的中國,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治理理論,必須要聚焦空間正義空間正義和全球治理問題,形成自己的原創理論。

因此,這一空間治理就必然包括兩個相互關聯的維度:城鎮化進程中如何用空間正義空間正義來矯正資本的瘋狂掠奪,用全球正義全球正義來重新規治世界。

從2000年到2015年,中國城鎮化率從36%一躍跨過55%,高速發展引起的空間結構的超大曆史變革,呼喚著現代大國治理體係建設。然而,與經濟領域、政治領域、社會領域的轉型造就的複雜關係對應,空間結構的大變化、城鎮化建設進程需要一個占主導地位的社會正義原則,即“空間正義空間正義”。所謂空間正義空間正義,就是在空間生產和空間資源配置中的社會正義。進入高速城市化階段的中國,空間生產與空間資源成為資本逐利、公民空間權益、政府製度設計三方博弈的主要戰場。以資本為核心、以利潤率最大化為導向、以地方政府片麵的GDP追求及與資本利益共謀為特征、以製度公正相對缺失為條件的空間生產,必然多重損害公眾的空間權益,缺乏“空間正義空間正義”,進而帶來了大量的問題,呼喚中國要高舉空間正義空間正義原則、維護人民合法的城市權力,加以善治。因而,我們需要深度討論幾個關鍵點。

第一個問題,關於當代中國城市化問題中的“空間的正義”問題。

空間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基本條件。公民自由享受空間的權益應當屬於不可剝奪的基本人權之一,受憲法和法律保護。空間權益包括公民在居住、作業、交通、環境等公共空間領域對空間產品和空間資源的生產、占有、利用、交換和消費等方麵的權益。作為公平的正義是製度的首要價值。所謂空間正義空間正義,就是存在於空間生產和空間資源配置領域中的公民空間權益方麵的社會公平和公正,它包括對空間資源和空間產品的生產、占有、利用、交換、消費的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