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學哲學:基本範疇的曆史考察

總結與結論

如果我們把科學哲學理解為科學與哲學的互相審視,那麽我們至少可以得出兩點結論:第一,科學哲學不限於維也納學派的邏輯經驗主義及隨後的各種流派,從古希臘到後現代都不乏科學與哲學關係的思想探索;第二,對科學與哲學關係問題的不同理解恰恰構成了科學哲學發展的內在矛盾,引導並製約科學哲學的思想性質及其各種探索。

根據“國際維也納研究會”(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Vienna Circle)在2000年出版的《科學哲學史:新動向和新視野》(History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New Trends and Perspectives )以及國際科學哲學史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中的相關文獻,我們列出如下幾個思想節點:古代傳統的科學與哲學;中世紀的科學與哲學;近代的科學與哲學;現代的科學與哲學;後現代的科學與哲學。

科學究竟是什麽?就最一般意義而言,科學是一種最為複雜的文化現象之一:科學作為一種特殊的方法論;科學作為“一切真的命題的總和”;科學作為生產知識的活動;科學作為生活方式。

約翰·洛西在《科學哲學曆史導論》一書中將當時存在的哲學反思科學的思想範式進行了梳理,結果發現哲學(科學哲學)審視科學的方式可以歸納為四種觀點。第一種觀點:研究科學的本體問題;第二種觀點:研究科學的認知模式;第三種觀點:研究科學的語言形式;第四種觀點:研究科學的思想特征。

本章的重點在於,科學哲學史研究的興起為我們理解科學與哲學之間的思想關係提供了新的理路。如果把科學哲學放在自然哲學追求“統一科學”的不同綱領特別是科學與哲學的融合-衝突-重建的思想進程之中則不難發現,科學與哲學之間在曆史中的複雜關係是有規律可循的:在一定的曆史條件下,科學與哲學會在某些觀念上達到共識、共建和共享,從而形成科學-哲學統一體;但由於科學革命不斷出現必然導致原有科學-哲學統一體的斷裂,也就是新科學與舊哲學的衝突;新的科學理論往往需要新的哲學觀念與之相配,如此形成新的科學-哲學統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