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學哲學:基本範疇的曆史考察

第一節 問題與文獻

分析與綜合是科學哲學不可回避的基本範疇,對於分析與綜合的詞義界定,略有差別。自費雷格以來特別是維也納學派的邏輯經驗主義者大多用“分析命題”和“綜合命題”謂之,而康德本人則用“分析判斷”和“綜合判斷”謂之。康德以前的作者的用法比較複雜,有的用“分析知識”和“綜合知識”“邏輯真理”和“事實真理”不等。也有的作者幹脆將之區分為“分析(性)的”(the analytic)和“綜合(性)的”(the synthetic)以示通觀。

邏輯經驗主義之所以斷言“拒斥形而上學”,試圖超越思想史的源流,其主要原因之一乃在於對分析命題和綜合命題進行了有充分理由的劃界。我們的問題是,這種劃界是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從文獻看,國際學界有關“分析與綜合劃界”的權威性論述主要有:大英百科全書有關詞條“分析與綜合的劃界”(Analytic-synthetic distinction,in Encyclopedia Britannica,Inc.,1994~2012),主要從邏輯和認識論的兩個視角考察這個問題。[1]麥克米倫出版社的哲學辭典有關“分析性”和“綜合性”的界說[2]側重於從真理及其證據的角度來說明這個問題(A distinction between kinds of proposition or statement based on the nature of the evidence required to establish their truth .There are several non-equivalent ways of drawing such a distinction)。艾略歌德(R.Elugardo)編撰的《分析與綜合、必然與偶然、先驗與後驗的劃界》[3]在相近詞意的甄別方麵做了大量工作[4]。類似的詞條還有愛丁堡大學出版社的《分析與綜合的劃界》。[5]

代表性著述主要有孟塞特(Stanley Munsat)的《分析與綜合的劃界》[6]。該著曆數自萊布尼茲以來的重要哲學家對分析命題與綜合命題的不同論述及其思想關聯,如萊布尼茲的“必然真理”(Necessary truths)與“偶然真理”(contingent truths)等。[7]類似作品還有約翰·李奇特(John Lechte)的“當代主要範疇中的分析與綜合”[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