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意識是曆史認識領域的核心概念之一,如何理解曆史意識直接關係到對曆史的認識和理解問題。在曆史主義者理解的意義上,曆史意識是指尊重過去的自主性,並在將它的真知灼見應用於現實之前努力重構其所有不同於現存的方麵。這實際上仍然是將意識視為獨立於曆史之外而關照曆史的存在,因而無法觸及意識與曆史的內在統一性,自然也無法闡明曆史意識這一曆史認識領域的基礎性問題。因此,必須從生成論的視角出發重新闡釋曆史意識,以揭示意識存在之曆史性及其在人的實踐活動之中的生成過程,從而闡明曆史意識的內在本質。
(一)意識的曆史生成性
意識並不是人的先天本能,而是在曆史的進程中現實地生成的,其存在本身就是曆史性的。因為意識同人的存在一樣,都是根源於人的現實的、對象性的實踐活動。因此,在人類自身發展的不同的階段,由於人類實踐活動的性質和水平不同,人類所具有的意識水平以及意識的內容也是各不相同的。
首先,意識與人的實踐活動是同一的,意識就內在於人的對象性的實踐活動之中。正因如此,人的實踐活動才能超越自然的必然性鏈條而成為自由的、創造性的活動。馬克思指出,“動物和它的生命活動是直接同一的。動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動區別開來。它就是這種生命活動。人則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的意誌和意識的對象。他的生命活動是有意識的。這不是人與之直接融為一體的那種規定性。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正是由於這一點,人才是類存在物。或者說,正因為人是類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識的存在物,也就是說,他自己的生活對他是對象。僅僅由於這一點,他的活動才是自由的活動。”[1]也就是說,人是將自身的活動作為自己意識的對象,而不是使人的意識指向外在的自然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意識是內在於人的實踐活動本身之中,是對自身活動的意識。但這隻是問題的一個方麵。另一方麵,由於人的實踐活動所具有的雙重尺度,即物的尺度與人的內在尺度的統一,在對象性的實踐活動之中人現實地創造著自身的生活世界。因此,這種對自身活動的意識本身就具有雙重的性質:它即是對自身活動的意識,同時也透過其活動的結果而形成對活動者——人——自身存在的意識。“正是在改造對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證明自己是類存在物。這種生產是人的能動的類生活。通過這種生產,自然界才表現為他的作品和他的現實。因此,勞動的對象是人的類生活的對象化:人不僅象在意識中那樣理智地複現自己,而且能動地、現實地複現自己,從而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2]也就是說,意識的存在與人的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是同一的,正是在人的對象性的實踐活動之中現實地生成著人的意識,意識本身也就人的實踐活動的現實的構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