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指責馬克思主義存在“人學的空場”,這實際上是以自己的人學觀點來衡量和要求馬克思主義,這說明存在主義根本沒有弄清馬克思主義的本質。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變革的最根本之點,是它拋棄了以往人本主義曆史觀以抽象的人為對象,以人的本性為曆史尺度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從整體上探求社會的結構和運行規律。研究社會自身的一般規律,而不是把人從整個社會中剝離開來研究人的本性,這才是馬克思主義。如果馬克思和恩格斯沿著傳統人道主義的思路直走,圍繞著人的本質、人的價值轉,就不可能創立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曆史觀。馬克思的偉大之處正在於超出傳統人道主義的狹隘眼界,把曆來被排斥在曆史視野之外的物質資料生產、勞動以及人民群眾引入曆史領域,從而使曆史觀發生了根本變革。馬克思主義曆史觀同樣要研究人,但這是現實的人,是群眾,是階級,是政黨,是領袖。所謂馬克思主義中存在人學的空場,就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觀點和方法不符合存在主義關於人學的標準。不是馬克思主義中沒有人,而是沒有他們心目中的人。
由於當代資本主義各種矛盾的激化,有關人的生存的各種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精神危機引發的人的焦慮、憂鬱、浮躁,使哲學家們更加關注人的精神家園問題。我們並不否認應該重視對人的問題的研究,可這些問題的出現並不能取消或代替馬克思主義關於曆史規律的研究,關於現實的人的觀點。因此,即使要研究有關人的一般理論,研究人的內心世界,即當今所說的人學,也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曆史觀為指導。如果按照空場論的觀點,用抽象的人本主義來補充馬克思主義,來填補這個“人學的空場”,就既消解了馬克思主義,又使當代對人的問題的研究重新回到馬克思主義以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