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學術規範受到人們普遍重視以來,“內容提要”“關鍵詞”“參考文獻”等,漸漸地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術語。不用說,在這些術語中,“關鍵詞”(key words)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它們負載著論文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內容。在一般的情況下,如果關鍵詞有新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那麽,讀者閱讀這篇論文的興趣就會極大地被激發起來。當然,也有個別作者撰寫論文,好用新名詞,但食洋不化,對新名詞的實質缺乏真正的了解,隻是喜歡玩弄新名詞而已。讀者遇到這樣的作品,很容易產生“受欺騙”的印象。反之,如果在關鍵詞上看不出什麽新意來,讀者的閱讀興趣就會受挫。所以,在某種意義上,關鍵詞是論文的窗口。窗口開得不好,人們遠遠一望就會轉身走開,失去了登堂入室的興趣和熱情。
然而,從國內學術論文中出現的關鍵詞來看,問題還是不少的。其一,關鍵詞邊緣化,即有些作者不是把自己論文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抉出來做關鍵詞,而是環顧左右而言他,找出一些邊緣性的語詞來充當關鍵詞。在這樣的情況下,讀者很難從這些名不副實的關鍵詞上判斷出論文的真正意向和價值。其二,關鍵詞形式化。有些作者把論文標題中的概念簡單地搬用到關鍵詞中。其實,這樣做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浪費資源,因為在通常的情況下,人們不可能先看論文的關鍵詞,再去看論文的標題,而總是先看論文的標題,產生興趣後再去瀏覽其關鍵詞。因此,在關鍵詞中把標題中已經出現的概念再重複一次,實際上是資源的浪費。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論文的關鍵詞絕對不能重複其標題中出現的概念,而是表明,人們應該利用書寫關鍵詞的可貴空間,把自己論文中最重要的、最富有創新意義的概念凸顯出來;也有的作者甚至把一些專有名詞(如人名、書名、地名、國名等)寫入關鍵詞中,同樣把關鍵詞的作用形式化了。仿佛寫上這些詞,隻是為了填滿一個無意義的空間!其實,寫入這個空間的文字是如此重要,以致我們可以這樣說,假如論文的標題是論文給讀者的第一印象的話,那麽關鍵詞就是論文給讀者的第二印象。所以,作者應該利用關鍵詞的空間,把自己的論文的主要思想和原創性充分地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