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文化認同與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作為我校211預期的標誌性成果之一,於2003年立項。經過十幾位同誌的共同努力,並在河北人民出版社密切配合之下,經過十年的努力,這一成果終於麵世,我作為主編要感謝曆史學院對這一研究課題的支持,感謝出版社和課題參與者協同努力的堅持精神。
現在我對於該書的撰寫思路和宗旨講幾點認識。
第一,關於曆史文化認同問題,我們有一個思想上的淵源,這就是老一輩的學者對於中國曆史的研究,特別是對於中國民族史的研究,給我們的啟發,其中包括呂振羽、蒙文通、馬長壽、翁獨健、林耀華、費孝通、白壽彝等學術前輩的貢獻。這裏我要特別說明,白壽彝先生關於民族、民族史、民族關係史等許多論斷對我們有更加直接的啟示。新中國成立以來,史學界在中國曆史、中國民族史等領域有許多著作問世,這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對於這方麵的研究,現在有一些新的成果產生出來,該書的撰寫也得到了這些著作的啟示,在此基礎上,該書確定了一個新的撰述宗旨,即從思想認識的層麵來表述中國作為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曆史麵貌,這可以說是我們在繼承前輩學者學術成果的基礎上試圖做出新的探索。
第二,所謂曆史文化認同,是著眼於在中國曆史進程中,以中原地區為主的曆史進程和以先秦時期思想文化傳統尤其是儒家思想文化傳統為核心的中華文化的影響,對於各民族所具有的巨大的曆史魅力。我們對於中國曆史的表述,一方麵可以從曆史進程角度進行表述,另一方麵也可以從民族史發展的麵貌加以說明,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該書之所以有他的創新之處是因為,在曆史運動和民族發展進程中,它揭示出了各民族在思想認識上對上述中原地區曆史進程和先秦思想文化傳統所采取的積極的認同態度。也就是說該書在一定的意義上,從曆史運動的一般層麵深入思想層麵,從而可以認為這是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來看待中國曆史的麵貌及其發展的必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