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進我們共有的精神家園——近三十年史學演講錄(第十卷)

在北京師範大學2014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1]

尊敬的董校長,各位校領導,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非常高興,今天能有機會代表全校教師,在這個隆重的慶典上,跟同學們講幾句話。

首先,我衷心地祝賀同學們來到北京師範大學這所有112年曆史的、著名的高等學府,繼續你們的學業和深造,創造你們美好的前程和夢想!

我和你們一樣,也是在北京師範大學讀了本科和研究生,從這個意義上說,我也是你們的一個學長。我是1959年考取北京師範大學,1964年本科畢業的。就在前幾天,9月3日到5日,我們班的二十四位同學聚首母校,紀念我們大學畢業50周年。同學們都說:回到母校如同回到了自己的家,見到老師和同學如同見到了親人。座談中,同學們以激動、真摯的感情,暢談自己人生的一個個片段,透露出一份份真心:我們以自己平凡而自豪的心情和行動,跟著共和國前進的步伐,走過了不平凡的五十個春秋,我們沒有辜負祖國和人民對我們的期望。

我是一個學習曆史、研究曆史的老師。我今天來講這段真實的曆史,是為了表明,我和我的同學們,發自內心地感謝母校對我們的教育、培養。我們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始終牢記著“我是一個北京師範大學的畢業生!”這句話,這是我們心中的座右銘,是鼓勵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同學們,在今天這個有意義的時刻,我以一個老師的身份,同時也以一個老學長的身份,向大家提一個建議,建議我們共同努力,探索出一個合理的、積極進取的治學方法論體係。我認為,在唯物史觀指導下,建立一個具有中國學術傳統內涵和風格的治學方法體係,是我們走向成功、走向輝煌的一個重要條件。這裏,我先提出一個初步的框架,供大家參考、討論。這個體係就是:自得之學、創新之學、經世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