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第一個特點是生活的,傳統的學校要收學費,要有閑工夫去學,要有名人闊佬介紹才進去。有錢,有閑,有麵子,才有書念;那麽無錢、無閑、無麵子的人又怎麽辦呢?聽天由命嗎?等待黃金時代從天空落下來嗎?不!我們要從生活的鬥爭裏鑽出真理來。我們鑽進去愈深,愈覺得生活的變化便是教育的變化。生活與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摩擦者與被摩擦者都起了變化,便都受了教育。有人說。這是“生活”與“教育”的對立,便是“生活”與“教育”的摩擦。我以為教育隻是生活反映出來的影子,不能有摩擦的作用。比如一塊石頭從山上滾下來,碰著一塊石頭,就立刻發出火花,倘若它隻碰著一塊石頭的影子,那是不會發出火花的。說得正確些,是受過某種教育的生活與沒有受過某種教育的生活,摩擦起來,便發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發出生活的變化,即教育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