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集諸美於一身的文學載體。生活中那不經意的心靈觸動,流淌出來的文字便是散文。散文或抑揚頓挫,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來,像無聲的韻律,是心的聲音。
散文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世界散文中,滿載著厚重的曆史文化,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芒。高爾基、雨果、紀伯倫、魯迅、泰戈爾,群星閃爍,令人目不暇接。在這個文學殿堂裏,你可以隨手采擷到喜歡的珍寶。羅素通過人類單純的三種**——知識、愛情、憐憫來啟發人們為什麽活著;卡萊爾為我們揭示工作中有一種永久的神聖和高尚;林德讓人們明白還有一種樂趣叫無知;懷特的《別了,我的至愛》把一輛福特車寫得靈動、親切、可感可愛;羅蘭·巴爾特的《埃菲爾鐵塔》把一個建築物寫得飽滿、豐富、深入,使物性與理性融為一體,達到了建築美學、風景美學、散文美學的高度;本雅明的《駝背小人》把柏林這個萬花筒般的城市生活立體地展現在人們麵前;周敦頤的《愛蓮說》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同是寫蓮,但重“蓮品”和重“蓮趣”都達到了至高境界。
散文張揚真、善、美。散文貴有境界,寫出真的境界,善的境界,美的境界,就寫出了“高格”的散文。優秀散文的“真”是寫出了事物的本質和物質的運動規律,具有深刻的思想力量。就達到“真”境界的作品而言,魯迅、泰戈爾可稱典範,他們為世界人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遺產。他們對社會、曆史、人生的犀利透視和批評,對世界人民的思想啟蒙和認知能力的提高,建立了豐功偉績。優秀散文的“善”則是寫出了作家們豐富優美的情感世界、高尚的人格理想和積極的精神追求,這樣的作品能夠以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讀者,引導讀者擺脫自身的渺小和脆弱、自私和偏見,從而以向善之心,熱愛生活,創造生活,享受生活。法國作家喬治·桑描寫農村生活的作品,以抒情的筆調描繪大自然的綺麗風光,渲染了農村的靜謐氣氛,具有濃鬱的浪漫色彩和強烈的感染力。讀《冬天之美》這樣的佳作,我們會由衷地喜愛法國鄉村迷人的冬天景象和生活況味,但更令人陶醉的卻是作家豐富優美的情感世界。正是在這種溫馨情懷的關照下,大自然的美和人生的況味,才能被作家深刻地體察和傳達出來,並感染讀者。而那些富翁們之所以“在一年當中最不適於舉行舞會、講究穿著和揮霍的季節,將巴黎當作狂歡的場所”,正是因為他們缺乏一份善良與美好的心靈,根本就不能發現大自然的美和人生有意義的東西。優秀散文的“美”是使用了準確的語言,或者表現了“真”,或者表現了“善”,或者表現了真與善的統一。例如,茨威格的《世間最美的墳墓——記1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就是一篇達到真善美境界的作品。首先,它是一篇達到“真”的境界的散文。它深刻揭示了謙卑與偉大、短暫與永恒、平凡與不朽的辯證關係,尤其深刻揭示了樸素是美的最高境界的真理。其次,它又是一篇達到“善”的境界的散文。作者看到托爾斯泰墓隻是“樹林中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麵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卻由衷感到這是“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作者讓人們在平凡中感悟了托爾斯泰的“善”——平凡而偉大,也讓人們感悟到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與理想追求。最後,它還是達到了“美”的境界的散文。作家用準確的語言表現了真,用準確的語言表現了善,而且用準確的語言,表現了真與善的統一,實現了真善美的高度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