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外國文學

四、吉田兼好《徒然草》(選錄)[1]

吉田兼好(1283—1350),日本南北朝時期著名歌人,又稱兼好法師,精通儒、佛、老莊之學。隨筆集《徒然草》的書名,按日語的字義講,是“無聊賴”的意思。這部隨筆集也是由互不連屬、長短不一的散文組成。全書共分243段,有雜感、評論、小故事,也有一些屬於記錄或考證性質的作品,涉及當時社會各階層的人物。這部作品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日本隨筆文學中的佳作。

憂患

有遭逢憂患感到悲傷的人,不必突然發心剃發出家,還不如若存若亡的閉著門別無期待地度日更為適宜。顯基中納言[2]曾雲,“願得無罪而賞謫居之月”。其言至有味。

長生

倘仇野[3]之露沒有消時,鳥部山[4]之煙也無起時,人生能夠常住不滅,恐世間將更無趣味。人世無常,正是很妙的事罷。

遍觀有生,唯人最長生。蜉蝣及夕而死,夏蟬不知春秋。倘若優遊度日,則一歲的光陰也就很是長閑了。如不知厭足,雖過千年亦不過一夜的夢罷。在不能常住的世界活到老醜,有什麽意思?“壽則多辱。”即使長命,在四十以內死了最為得體。過了這個年紀便將忘記自己的老醜,想在人群中胡混,到了暮年還溺愛子孫,希冀長壽得見他們的繁榮;執著人生,私欲益深,人情物理都不複了解,至可歎息。

自然之美

無論何時,望見明月便令人意快。或雲:“無物比月更美。”又一人與之爭曰:“露更有味。”其事殊有趣。其實隨時隨地無有一物不美妙也。

花月無論矣,即風亦足動人。衝岩激行,清溪之流水,其景色亦至佳美。曾見詩雲:“沅湘日夜東流去,不為愁人住少時。”覺得很有興味。嵇康曾雲:“遊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在遠離人居、水草清佳之地,獨自逍遙,可謂最大之悅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