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作品評析

四、評論類作品評析示例

作品一:

不是所有彎道都是超越的好時機

孫秀嶺

最近,有個“彎道超越”詞匯很時新,諸如“正是彎道超越時”、“超越常在彎道處”等等,常見諸媒體。

“彎道超越”,原本是賽車上的一個術語,指參賽車手在拐彎處比直線跑道上更易超越對手。有人認為,金融危機讓世界經濟處在了“彎道”上,此時正是跨越發展、超越對手的良機。應當說,經濟發展上的每一次危機,都是產業重新布局、企業重新洗牌,新機遇不斷湧現的重要時期,以“彎道超越”比喻危中之機,有振奮精神、鼓舞士氣的功效。但算算如下幾筆賬我們能夠看到,這種說法也隻能算是一種比喻。

成本消耗賬。一般情況下,有經驗的駕駛員不會彎道超越,他們知道彎道超越更加耗油,更易磨損發動機和輪胎,損耗車輛壽命。賽車選手敢於彎道超越,很大程度因為這本是“燒錢運動”,可以不計後果地“透支”。不過,經濟發展是一項長遠事業,畢竟不是短暫的賽車。在金融危機還在繼續蔓延、市場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多的背景下,經濟運行遇到的困難越來越多,在正常發展都遇到巨大挑戰時,超常規發展就得付出更大成本、更多代價。那些以超越的名義亂砸錢、亂鋪攤子的作為,那種為一時超越讓資源能源難以承受的急功近利做法,是與科學發展觀相悖的“歪道超越”。

安全風險賬。賽車比賽中,人們不僅能看到精彩的彎道超越,也常目睹彎道車毀人亡的重大事故。換言之,超越常在彎道處,事故也常在彎道處。“彎道處要敢於踩油門”,被一些人喻為超越發展之寶典。其實,賽車手進入彎道的第一個動作是踩刹車而非踩油門。好的賽車手,在進入彎道前必須正確判斷形勢,若遇到了彎道就急著去超車,不翻車才怪。經濟發展的彎道,比賽車場上的彎道更為複雜,充滿著變數。彎道之處,最需要實事求是,按科學發展觀要求講方法、重技巧,量力而行,否則一旦用力過猛,很有可能事與願違,“半路拋錨甚至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