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指的是直接影響人們的活動效率,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征。教育能力就是指直接影響教育者的教育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征。那麽,家長的教育能力必定是指直接影響家長教育子女的效果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征。
教育孩子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它要求家長具有較強的教育能力,要求家長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知識和教育方法,了解並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教育規律。家長具有較強的教育能力,是家庭教育獲得成功的前提條件之一。
家長是孩子發展的引領者、促進者,同時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堅強後盾。作為孩子成長和發展的引領者、促進者,從宏觀上講,家長必須對孩子未來的成長進行前瞻性的思考,要站得高、看得遠,要把自己融入當今國際一體化的大潮中,去判斷社會未來的發展趨勢;要從孩子成長、成才、就業、滿足個體需要、實現個體理想等多方麵來考慮對其進行教育。從微觀上講,家長要學會分析孩子的素質特點、智能強項、學習潛能和興趣所在等,推測其五年、十年、十幾年後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態以及那時的社會發展需求等。隻有以此為前提來規劃孩子眼下的學習和生活,才能充分體現出家長的教育能力。
有時,在我們的周圍可以看到,一些因教子失敗而想“重整旗鼓”的家長,總是多方打聽別人的教子方法,希望自己“改弦更轍”。其中不乏這樣的家長,他們往往是以豪情萬丈開頭,卻以不了了之收尾,這些家長自己做事“虎頭蛇尾”,不認真地檢討自己的教育能力,沒有足夠的毅力,卻總是埋怨孩子“不配合”,有的甚至抱怨“孩子根本就不是那塊料”,即使偶爾提到他們自己,但多數也是以“太忙”“忘了”等托詞原諒自己。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家長缺乏應有的教育能力。那麽,作為學前兒童的家長,他們應當具備哪些基本的教育能力呢?又如何去獲得這樣的教育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