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第一節 家庭結構與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一、家庭結構的含義與類型

(一)家庭結構的含義

家庭是通過血緣、姻緣或收養關係組合成的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家庭結構就是家庭諸分子(即家庭成員)不同的層次和序列的結合。家庭結構包括家庭有哪些成員、成員有多少、成員的輩分、成員是否齊全和家庭的規模大小等。[1]家庭結構包含人口要素和代際要素,並受社會生產方式的影響。

分析家庭結構對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帶來的影響,必須先考慮家庭各個成員之間的各種關係及其相互之間的內在聯係。從家庭結構的定義我們不難看出,家庭結構並不是家庭人口數目或家庭代際層次的簡單相加,而是它們之間的有機結合、家庭整體及其各要素之間的聯係,才組成一個個有生機的家庭。

簡單來說,家庭結構就是家庭成員之間不同的組合方式。其中既有橫向的組合,也有縱向的組合。橫向的組合是指同代人之間的聯係形式,如夫妻關係、兄弟姐妹關係等;縱向的組合指代際之間的聯係方式,如父子、母女關係、祖孫關係等。家庭結構是橫向與縱向關係相統一的組合形式。家庭結構包含兩方麵的要素:一是家庭人口要素,相關的問題是家庭由多少成員組成、家庭規模大小如何;二是家庭代際要素,相關的問題是家庭成員的代際分類是怎樣的。不同的家庭人口要素、代際要素的組合,形成不同的家庭成員之間相互聯係的方式,因而形成不同的家庭結構模式。[2]

(二)家庭結構的類型

家庭結構的類型劃分有很多種,不同學者的研究角度不同,就會提出不同的家庭結構類型。由於家庭代際層次和親屬之間的關係最能對學前家庭教育及學前兒童本身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本書涉及的家庭結構主要是核心家庭及主幹家庭兩種。